如果要问本届文博会的特色和亮点?“今年文博会似乎每个展馆都能看到机器人。”这句话直接说出了众多观众的直观感受,也深刻映照出文创产业的未来图景。
机器人会跳舞弹琴、下围棋、秀书法,还会打咏春拳……文博会上,机器人不是冰冷的“铁疙瘩”,而是融入生活、艺术、舞台等多元场景,与文化创意产业跨界交融、碰撞火花,为文创产业注入全新活力,解锁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创新“姿态”。
现场直击:“文艺机器人”大秀才艺
在本届文博会的舞台上,人形机器人以多元姿态成为“顶流”。它们或挥毫泼墨,或弹琴下棋,甚至与观众“斗嘴卖萌”,用硬核科技演绎文化创意的新可能。
观众与机器人下棋。
昨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3号馆,广东展团的人形机器人优雅地坐在古筝前弹奏《沧海一声笑》,现代科技和古风相结合,观众们纷纷表示:“科幻走进现实,现场很震撼。”
▲机器人弹古筝。
除了弹古筝,弹钢琴也手到擒来。由浙江大学研发的机器人弹起《梁祝》,灵活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一曲优美的旋律流淌而出,引得观众们驻足欣赏,掌声不断。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在自动识别乐谱、学习之后,它的机械臂和灵巧手可以根据指令输出任务,达到人类演奏钢琴6级的水平,“现在的机器人只能实行指令操作,未来机器人可以实现和人类音乐家一样的艺术演绎能力和艺术创作灵感。”
更具传统韵味的一幕出现在广东群宇互动科技的展区——AI英歌舞机器人以精准的复杂舞步和团队协作,焕发了非遗文化的生命力。通过远程语音操控,它们不仅能完成高难度动作,还能与观众实时互动,将民俗艺术推向“赛博舞台”。
书法同样不在话下,楷书、行书、草书样样精通。新疆三力智造的机器人以“最硬核艺术家”身份登场,书写1.5毫米微楷、绘制水墨竹画,用算法重现东方美学的笔锋与意境。
▼机器人写书法。
这场科技盛宴中,机器人的“才艺”不止于表演。安诺咖啡机器人将用户的大头贴转化为拉花图案,两分钟内递上一杯“可饮用的艺术”;EX机器人“李白”和“杜甫”现场向观众发起对诗挑战,让外国朋友也赞不绝口。这些创新展示不仅刷新了观众对机器人的认知,更预示着文化表达形式的无限延展。
“中国的技术真是太厉害了!前沿科技已经充分融入了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一位巴基斯坦观众感慨地说。
展商视角:
AI赋能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机器人矩阵强势抢滩本届文博会,令“文化+科技”分量越来越重。机器人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还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为文化创意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这些传统艺术形式。
“本届文博会上,机器人对传统文化的演绎已突破单纯的模仿,展现出深度学习与艺术再创作的能力。”元萝卜AI工作人员表示,机器人有着独特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为文化创作打开新视野。
在绘画方面,从文艺复兴大师到现代各种流派,机器人能学习不同风格的画作,提供构图和色彩建议。在音乐创作领域,机器人能快速生成基础的旋律框架,音乐制作人可以就这些框架进行修改,加入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此外,机器人的互动娱乐功能也越来越全面。一些文博场所,人们能见到会画画、弹钢琴、作曲、写文章的机器人,其学习范围几乎媲美人类,水平随着训练量的增加而不断提升。科技与文化结合,提供了独特的互动体验,增加了场馆的吸引力和流量。
“人形机器人在文娱展演和展厅讲解中越来越受欢迎。”大连EX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刘小姐告诉记者,这两个应用场景是人形机器人商业进展最快的两个领域。今年以来,该公司的机器人每天都有展演的任务,无论是机器人的销售、租赁,还是定制订单,都在快速增长。
未来展望:
文化生态面临深刻变革
当机器人从展台走向产业深处,其带来的不仅是效率革新,更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模式的深度重构。
在创作端,机器人正成为文化表达的“新主体”。文博会上,机器人书法与AI旅拍终端让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碰撞出新火花;双城时尚周上,“夸父”机器人穿上苗族服饰“走秀”,还能迎宾、导览、讲解。有业内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通过‘大脑革命’实现从表演到实用的跨越,未来或可独立完成剧本创作、舞台设计等创意工作。”
在消费端,机器人重新定义文化体验。在广州的热雪奇迹滑雪场内,机器人踏着滑雪板,在雪地中灵活穿梭;雁荡山景区,文质彬彬的机器人与游客主动挥手问候,录制趣味短视频。
“没想到现在机器人和AI已经能深入到大家的文化旅游体验里,带来了很多新乐趣。”香港游客梁先生说。
文旅产业中,表演与互动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正经历着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在传统的文化表演形式之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前沿科技的融入,不仅让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生,也为文旅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文博场馆、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等,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全息投影、数字光影、智能感知等技术和设备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这也为智能机器人等相关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专家认为,机器人进入文旅业既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文化和旅游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民幸福指数的领域,其核心在于服务人。推广机器人是为了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文化感知和旅游体验,让科技发展成果能够广泛惠及大众。
“当前,文创行业同样需要人工智能的参与,我们希望用好科技手段,为艺术生产拓宽渠道、拓展空间。”不少参展商告诉记者。在他们看来,随着“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机器人将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文创产业的共创者,也将带来智能时代新的文创范式和无限可能。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