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香港馆香味浓港味足 东方之珠,很香很港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吴徐美/文 何龙/图
05-23 22:4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这里烟火气十足,也掌握着引领全球的流行密码;这里的人总是步履匆匆,但又能轻易在街角小店找回那份市井温情……东方与西方、潮流与市井的反复冲突融合,构筑了香港文化动态演进的底层逻辑。因为高度的包容性和多元性,香港也被认为是亚洲最具个性的国际都市。

本届文博会13号馆的香港馆,把香港深入骨髓的文化DNA雕刻得立体、精致。“我们组织了杨凡、曹志豪、龙家升、周大福、骆驼牌、红A等14个单元参展,全部是首次亮相文博会,充分展现香港前沿潮流设计,为观众带来一场跨时代、跨行业的潮流文化盛宴。”香港馆宣传代表黄小姐说,“来香港馆,让你感受香港原来咁有型!”

香港味

走进13号馆,“港记冰室”的霓虹招牌立即映入眼帘,这里也是香港馆的入口。

冰室,既承载着香港的市井烟火,又书写了香港人的奋斗故事,不断传承,不断重塑,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镜像。

一块招牌,加上黄绿色铺装的马赛克墙面,没有“香港”二字,但这个门面已足够香港,仿佛热闹喧嚣的庙街、霓虹闪烁的旺角、铃声清脆的叮叮车……此刻都在眼前一一闪现。

步入冰室,人气爆棚的精灵Molly已经为你冲好一杯丝袜奶茶,Pucky精灵也坐在奶茶杯中等你打卡拍照。同时,这里还是Labubu十周年巡回展首站,墙上挂的透明橱窗,展示着Labubu精灵的各种形态,香港艺术家龙家升笔下的《The Monsters》,以及标志性角色Labubu,正在风靡全球。

人群突然骚动起来。佩戴着银星、红星勋章的香港金茶王大使梁海庆来到水吧台前,亲手为观众制作地道港式奶茶。随着反复的冲泡和加热,弥漫于冰室的奶茶香气愈发浓郁。“这是港式奶茶的‘撞茶’工艺。”梁海庆说,只有通过反复冲泡煮茶以释放茶香,口感才能又浓香又丝滑。

香港潮

穿过冰室,场景从食肆立刻变成了潮流秀场。

时装,是香港的一张名片。本次香港馆主策展人司徒卫镛设计的牛仔裤挂满了一堵墙,其创新设计与庞克文化饰物搭配珠联璧合。“一百条牛仔裤就有一百种形态与风格,记载着一百个人的个性和经历。”司徒卫镛说,他始终在致力于将牛仔文化融入生活。

新生代设计师关渝熹的时装作品,被摆放在展馆侧门入口处,高饱和度的色彩,以及充气花卉等趣味元素的加持,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成为香港馆吸引流量的一大王牌。

骆驼牌的水壶,被摆成了一幅环形的打卡墙。这个1940年创立的品牌,至今依旧保留了真空玻璃内胆,骆驼牌董事梁澄宙说,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骆驼牌以“一味靠滚,认真好胆”深入人心,成为香港家庭的必备品和标志性礼物。水壶金属材质的外壳,有的画着传统喜庆的“红双喜”,有的是旺角老街和维港的速写画,骨子里的传统,却挡不住骨子外的摩登。

跟骆驼牌相对的,是超过700件红A矮凳、漏斗凳和灯罩砌成的另一堵打卡墙,与“MADE IN HONG KONG”字样互相辉映,不起眼的塑料凳,同样是香港的骄傲。

小小的秀场,显然无法展现香港设计的全貌,但其间的每一件作品,都包含了香港创作人对生活、文化、艺术的独特见解。香港,毕竟是时尚之都。

被香港的时尚潮流设计所吸引,巴基斯坦商人Najam在展台前久久驻足,“我在广州经营着一家饰品商店,希望与这些创意设计方寻求合作。”

香港秀

提起香港,怎能少得了港产片?

港产片,孕育了几代观众的集体回忆,也成为推动华语电影走向国际的重要桥梁。

国际级导演杨凡用3面LED幕墙,搭建起一个12米长、3米高、3米宽的电影走廊,轮流投射他在1984年到2019年期间拍摄的香港电影。包括《流金岁月》《美少年之恋》《桃色》在内,8部电影被精剪成13分钟的音乐短片,从20岁出头的钟楚红和张曼玉,到颜值巅峰的吴彦祖和舒淇……这哪是在放电影?分明是在串联起每个人的成长记忆。

电影走廊的隔壁,策展人搬来了天王刘德华主创的漫画《东方搜神局之天火传》,与王泽的一代经典《老夫子》隔空对话。著名漫画家曹志豪的新作《四神》被展示在这个区域的最中央,置身其中,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神护佑,东方神话与现代笔触之间,碰撞出一片赛博江湖。

那边厢突然音乐声响起,曾为《悟空传》《哪吒·魔童降世》《哪吒2·魔童闹海》等电影配乐,刚刚凭借《破·地狱》获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的香港著名的演奏家朱芸编二胡弦动,一首《半斤八两》,一首《千千阙歌》,奏出了狮子山下的坚韧,也奏出了维港夜色的缠绵。

黄小姐介绍,“文博会这几天,香港的口琴世界大赛冠军何卓彦、摇摇表演全港冠军陈俊轩、香港霹雳舞选拔赛的常胜冠军Bboy think等,也将先后来到香港馆,为观众奉献精彩演出。”

“‘香港原来咁有型’就是我们这次策展的主题。”黄小姐说,“无论是‘香港设计’‘香港制造’还是‘香港创作’,始终伴随着时代变迁在自我更新,引领潮流。香港人,也一直在致力于将潮流文化这个讲不完的故事,以有型的方式续写下去。”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吴徐美/文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