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加入“深圳朋友圈”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窦延文
05-21 21:1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在开展大鹏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中,确认此前在沿海山坡发现的一种植物为深圳新纪录植物——苦梓,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调查团队在对大鹏半岛海岸带的山坡开展植物样线调查时,注意到一株乔木的树冠显著伸出周边灌丛,且已处于幼果期。观察发现其叶对生,宿存花萼呈钟状,花冠两侧对称且呈二唇形,初步推测该植物可能与唇形目植物存在一定的形态关联,经过进一步的形态比对,最终确认该植物为苦梓。

调查团队对该物种的生境进行勘察后发现,其生长于海岸山坡的岩石缝隙之中,主干不规则弯曲,未见移栽的修剪痕迹,树冠内原生藤本植物横跨,呈现出天然林的状态,经确认,调查对象为野生种群。

苦梓(学名:Gmelina hainanensis)隶属于唇形科石梓属,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叶对生,卵形或宽卵形,全缘,稀具1-2粗齿,顶端渐尖或短急尖,基部宽楔形至截形;聚伞花序排成顶生圆锥花序;花萼钟状,顶端5裂;花期5-6月,果期6-9月。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其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韧而稍硬,干后少开裂、不变形且耐腐,是一种优良的用材树种,适用于造船、建筑、制作家具等。树干挺拔,花大而美丽,也是良好的园林风景树。

苦梓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大鹏新区的生态环境优越,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众多珍稀物种提供了栖息地,而苦梓也成为了大鹏新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的新成员。

自2022年起,大鹏新区以通山达海为思路,按全域五年一次的目标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截至2025年2月调查结果,大鹏新区已调查到的物种数有211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120种,并发现新物种2种和深圳新纪录物种10种,调查成果为辖区生态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大鹏新区将持续对辖区内生物开展调查监测,打造“鹏生万物”生物多样性科普品牌,讲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大鹏故事。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