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生孩子却被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弥漫性子宫肌瘤病等疾病严重影响生育功能该怎么办?
5月9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专项中的重点课题——“减轻子宫损伤的相关术式优化与技术创新”在深圳正式启动。课题聚焦子宫良性病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联合全国多家高水平医疗机构开展术式优化与关键技术攻关,致力于构建符合中国临床实际的保宫诊疗新路径,为提高女性生育力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三年,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北大深圳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妇产中心主任李长忠担任负责人,将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市妇幼保健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等子课题承担单位携手推进科研落地与技术转化。
四大创新术式破解临床难题
女性生育力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李长忠主任介绍,除了年龄这一个不可逆的“生育时钟”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盆腔炎、宫颈癌等妇科疾病和恶性肿瘤直接影响女性的卵巢功能和子宫环境,是导致生育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女性生育力保护就是保护女性的子宫和卵巢功能,这也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减轻子宫损伤的相关术式优化与技术创新”要攻关的重要任务。这一重点研发课题包括四个子课题,包括弥漫性子宫病变PUSH术式的标准化、光动力治疗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生育力保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保育优势研究,以及干细胞技术在重度宫腔粘连修复中的转化应用。其中,前两个课题由北大深圳医院妇产中心牵头,后两个分别由市妇幼保健院、中山六院牵头。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中心吴瑞芳教授介绍,四个子课题也是三家医院在破解子宫疾病临床治疗中的保宫难题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成果。针对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和弥漫性子宫肌瘤病等子宫严重病变,北大深圳医院首创PUSH术式(Protects Uterine Structures for Healing),该技术通过三维肌层重建与子宫重要功能区域保护,在根治病灶的同时将保宫率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对于有生育需求的癌前病变,特别是宫颈癌前病变年轻患者,北大深圳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系统性光动力治疗(PDT)生殖道癌前病变的临床探索,依托靶向光敏剂在病灶区精准激活,实现对异常细胞的选择性清除,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宫颈解剖与生育功能。
作为国内妇产科领域首批开展HIFU治疗的临床机构,市妇幼保健院领衔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实现子宫肌瘤无创消融,将术后避孕期从6-12个月缩短至3个月,保护女性生育力,提高妊娠成功率。针对反复发作的宫腔粘连难题,
中山六院创新“手术松解+干细胞移植”疗法,促进子宫内膜的增殖与修复,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助力实现“生得出、生得好”
李长忠主任介绍,本项目将从四大研究方向协同推进,通过多中心研究推动创新技术走向指南化、标准化与规范化,构建“技术优化—功能评估—妊娠管理”为一体的完整临床转化路径,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子宫保护型诊疗体系,为实现“生得出、生得好”的国家公共卫生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十余家协作单位的核心成员,通过“线下+线上”联动模式,发布专项研究方案,明确子课题任务分工、伦理与数据管理要求,同时针对多中心研究需求,组织开展了标准化流程、关键技术细节及质控体系培训。会议实现了广泛学术研讨与临床培训的深度融合,切实推动研究走深走实。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得到了我国光动力治疗领域的开拓者和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顾瑛院士的大力支持,为子课题光动力治疗癌前病变的术式创新、技术路径构建及平台建设提供了宝贵指导。她指出,这个项目的启动将为我国女性生育力保护带来更安全、更精准的治疗选择,为健康中国助力。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梁真表示,作为该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深圳医院担任的课题承载着推动结构性子宫疾病保育性治疗模式创新的使命,这既是对医院科研能力与学科建设的高度认可,也赋予了医院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民健康的新责任。她希望,李长忠主任带领课题组继续发扬北大医学的厚德精神,以严谨务实、协同开放的科研态度,与各协作单位精诚合作,推动项目扎实落地,切实为我国女性的生育健康保障作出新的贡献。
本次启动会既是国家重点课题的全面实施起点,更标志着我国女性生育健康研究正式进入系统攻坚、高质量协同的新阶段,将为我国女性生育力保护提供更安全、优质的解决方案。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
读特热榜
1国庆在深圳,我怕你玩不过来!这8天,深圳负责拉满你的快乐值
2“汽车+眼镜+住房”新体验!园山街道2025“有商机、趣乐购”汽车促消费活动双节开跑
3清华通报多名师生参与“黄牛”活动牟利被查处,2名教职工被拘
4刚刚,前海冰雪世界正式启幕!记者带你尝鲜体验
5深圳12条,力推传统产业向“新”向“智”!
6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再获3000万元订单,总订单金额近4.3亿元!
7读特热评|深圳新规力挺“我的信息我做主”
8离深高峰明天开始!国庆中秋假期深圳市交通出行指引来了
9周深倾情献唱!总台携手深圳共创精品短剧《奇迹》主题曲MV发布
10深圳少儿学生医保“指尖办”更方便!深圳税务携手相关部门优化少儿学生医保缴费流程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澳门2049》敦煌文博会展示科技赋能非遗新成就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文化传播 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作为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本届文博会特别关注数字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播路径,强调科技不仅是保存手段,更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关键力量。 各位学者专家在9月22日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知识共享论坛”中展开深度对话,合力奏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澳门2049》总策划廖颖琦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非遗传承的新路径:科技、演绎与跨时间传播》的主旨演讲,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案例,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论坛共识:非遗保护需科技赋能与活态传承 各位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中共同探讨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与创新传播,有观点提出:守护是根基,确保文化基因不灭;传承是路径,推动文化血脉流动;创新是引擎,借助科技与创意激活生命力;宣传是翅膀,通过大众事件扩大影响力。数字化技术正是串联这四个维度的关键,能将非遗从“博物馆式”保存升华为社会性的文化实践。 《澳门2049》项目正是这些理论探索的具体实践。作为论坛中来自文化产业一线的代表,廖颖琦女士以《澳门2049》项目为例,分享如何将学术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公众体验。她指出:“非遗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博物馆式的保存,而应通过科技与创意,让其‘活’在当下、触达人心。”项目首创的“非遗马拉松”打破了传统的概念,通过直播接力,以轻量化、强互动的宣传方式重构了文化传播的边界。 突破时空:数字技术重塑非遗传播方式 《澳门2049》驻场演出在美狮美高梅剧院里,完成了一场非遗+科技的共融实验。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共同编织了一场共创、包容的视听盛宴。驻场演出从去年1
#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双节同庆,祝福祖国越来越好,也祝大家阖家团圆和和美美!
倒计时!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即将上演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当指尖的韵律与湾区的脉搏同频共振,当拼搏的精神为梦想插上翅膀,一场充满爱与力量的公益盛宴即将温暖来袭!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以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为主题,将于 2025 年 9 月 27 日 14:00 - 17:00,在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路 98 号福田中学演艺中心温情奏响! 还有1天,这场酝酿数月的公益盛典即将与湾区相遇。“指尖跃动” 撞上 “拼搏梦想”,不止是演出,更是无数爱心与坚持织就的温暖约定,众多单位共同参与,旨在通过手语歌等艺术形式,搭建起残障人士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传递爱与希望。在此次音乐会前期筹备中,最动人的是那些不期而遇的热忱:有人放下忙碌对接支持,有人携专业赋能舞台,还有一群身影忙前忙后,见细节落地时眼里满是光 —— 公益从不是一个人的奔赴,而是一群人的同心同行。 走过湾区,见过参演者反复校准手语的专注,也见过他们眼中的自信光芒。他们用不同方式追光,却都在证明 “平凡亦有光芒”,这正是音乐会的意义:让每个努力的人被看见,让每个梦想被听见,让 “公平与尊重” 成为可触摸的温暖。 这场满含温暖与爱心的音乐会期盼您的到来。在这里,您将看到的是指尖的艺术,更是拼搏的梦想;听到的是无声的心声,更是公益的回响 —— 您的到场,就是对 “尊重每一份价值” 的最好回应。 如果您也怀揣着关爱之情,渴望感受这份特殊的温暖与力量,那就赶紧搜索 “关爱残友志愿者协会” 公众号,报名来到现场吧!让我们一同在福田中学演艺中心,见证指尖的跃动,感受湾区的和声,为梦想插上翅膀,让爱与温暖在这个秋日,洒满每一个角落。
党员市集暖民心 岗厦邻里共赴双节之约 9月26日,恰逢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在福田街道公共服务办、岗厦社区党委、妇联、关工委的支持下,社区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创新设计主题游园会,匠心打造“民生微实事”——“月满岗厦·情浓邻里”党员服务市集暨中秋国庆邻里节活动。本次活动从“微”处着手,在服务上见实效,将民生服务、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居民献上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节日盛宴。 在“党员服务市集”活动中,“书记面对面”摊位备受居民关注。社区党委书记亲自接待,耐心倾听并记录居民诉求。一位长者反映希望社区多组织老年人活动,加强老年人结队互助。文书记表示今后会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开设更多健康讲座、书法绘画班、老年合唱团,定期安排网格员探访服务。书记的积极回应让居民们纷纷点赞,大家表示:“书记亲自听诉求,还快速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社区党委始终把居民幸福放在首位,希望通过“书记面对面”活动,为居民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活动拉近邻里关系、社区融合,让党群成为居民温暖的家。 此次活动不仅为居民带来了众多实际、便捷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同时也丰富了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今后,岗厦社区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民生+文化”工作模式,把党员服务市集打造为常态化惠民平台,让民生微实事更好顺应群众期盼,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