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云科技创始人肖梦秋:在深圳,走出AI芯片的“繁花路”|创新创业深圳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胡玥
04-26 22:1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河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长富金茂大厦14楼,肖梦秋正站在公司的茶水间远眺,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深圳湾共同映入眼帘。九年前,一通电话成为了肖梦秋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她毅然选择放弃在英国的高薪职位,回国投身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创业之路。

2017年,鲲云科技在深圳成立,专注于AI芯片领域的研发与创新。非科班出身的肖梦秋,在创始之初就面临团队组建、市场开拓、技术转化等多重挑战。面对全新的赛道,她选择了迎难而上,在深圳这座“梦想之城”开启了她的创业征程。

从一通电话开始的“跨界转身”

2006年,肖梦秋考入复旦大学,后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在伦敦国际语言学校担任亚太区总监。然而,2015年,一通创业邀约电话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彻底唤醒了她心中早已悄然滋长的理想之芽——“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芯片架构的创新,去突破相关的技术制约,让我们创造的从零到一的架构,走出一条全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海外工作期间,肖梦秋就非常关注国际科技和前沿技术发展情况。“在科技发展的宏大画卷中,AI芯片作为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不可或缺的基石,承载着极高的产业价值和深远的战略地位。”她认为,AI芯片赛道必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就这样,肖梦秋整理行囊,回到国内,落地深圳。

2017年9月,深圳市鲲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成立,肖梦秋出任公司首席管理官。在创业初期,凭借着对芯片行业的一腔热血,她独自担负起组建专业团队的重任,在投融资的接洽、供应链体系搭建、搭建公司组织架构等全新领域摸索,边学边做、边做边改,不断壮大企业的专业人才队伍。如今,鲲云团队已达30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达70%。

“从2017年到2020年,我们都是处于研发的阶段,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大家理解我们这项技术。”肖梦秋明白,公司引以为傲的可重构数据流AI芯片技术理念,要让市场认可并应用推广,这不是一件易事。

“走出去!”这是肖梦秋在初期给自己和公司定的战略。面对客户,面对投资人,她在介绍可重构数据流架构和解决方案的同时,不断听取吸纳专业意见。在接收到客户的反馈信息后,及时与团队沟通,一来二去,反复打磨,鲲云的市场化之路日渐明晰,“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

2020年6月,鲲云发布了全球首款可重构数据流AI芯片CAISA。经测算,CAISA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们获得了阶段性成果。”每每提到核心技术,肖梦秋都忍不住嘴角上扬。

“奋斗之城”成为“造梦地”

“打磨产品的同时,也是在打磨自我。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时总害怕自己干不好,只能靠不断地学习去减少焦虑感。”作为“非专业”人士,跨行业创业需要巨大的勇气与努力。在肖梦秋的床头、书桌、办公桌……随处可见专业书籍,为了不让理论知识束之高阁,她在花了大量的时间跑供应商,了解市场信息,逐步建立认知框架。“最根本的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识到在核心岗位上,最终的目标和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

如今,鲲云科技以开创性可重构数据流AI芯片技术为核心,助力解决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和数字化产业所面临的算力挑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芯片自主可控之路。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鲲云科技获得授权发明百余件(6件美国专利),荣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 SAIL 奖、2023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专利奖等。而她本人,也凭借出色的能力,获得了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企业科技精英”等多项荣誉。

“深圳是一座属于奋斗者的城市,让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在这里落地生根。”肖梦秋与许多选择深圳的青年一样,都从优质的人才资源、极具吸引力的扶持政策等方面,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深圳坚持科技创新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信心与决心。

“只要你心怀理想,来深圳一定是对的选择。”肖梦秋表示,未来,希望能够基于自主研发的创新架构芯片,加速人工智能在更多行业领域落地,让鲲云成为深圳科技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胡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