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在得物买全新正品,收到却是“二手货”?近日,陈先生(化名)向读特新闻报料称,他先后两次在得物平台下单一件潮牌T恤,却发现两件T恤都挂着二手平台的吊牌。
不仅如此,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得物买到瑕疵商品的经历。首创“先鉴别,后发货”模式的得物,为什么会发出二手和瑕疵商品?鉴别环节还值得信任吗?
连续两次买到二手T恤
近日,陈先生以1599元的价格在得物下单一件WE11DONE品牌的T恤。在买家支付成功后,得物会先进行正品鉴定并提供产品实物图后再发货,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电商平台的一大特点。
然而陈先生在鉴别页面发现,自己下单的T恤带有明显的“95分”吊牌——95分是得物旗下的二手电商平台,由上海得物信息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扫描照片上的吊牌二维码,还能找到“95分”的原始购买记录。“在得物下单就是为了全新正品,不然就直接买二手了。”于是陈先生选择“未发货退款”,并重新下单一件同款T恤。
陈先生提供的得物鉴别页面,实拍图能看到衣服上挂有“95分”标签。
这次他收到货后,竟发现T恤上带有“只二”的标签。“我查了下才知道‘只二’也是一家二手电商平台,可能这个标签不太明显,实物鉴别图刚好没拍到。”陈先生说。此外,这件T恤的肩膀位置严重变形,内里发白掉色。于是他发起了退货申请。
据天眼查显示,只二(ZZER)是国内二手时尚服饰平台,由上海只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与得物并无关系。
陈先生收到的T恤,上面挂着“只二”标签。
对此,得物方面向读特新闻记者回应称,作为平台,得物App上的商品均由卖家供给。陈先生反馈的该件WE11DONE T恤存在卖家出售时附带的外部标识,发出商品时未拆下。为此,平台已为该用户进行退款及相应补偿,处理方案与用户已达成一致。
据查,该T恤在官方旗舰店原价为2150元。得物平台的价格实时变动,会出现比官方价格高或低的情况。
发避雷帖后被封号?
除了买到带二手平台标签的商品,陈先生又向记者分享了他在得物买到瑕疵品的经历。
今年4月,他两次下单Acne Studios品牌新款衣服,第一件因印花瑕疵无法接受申请退货,第二次则是卖家被得物平台验出假货导致退货处理。
得物被消费者反映售卖瑕疵产品并非个例。
另一位消费者龚先生(化名)告诉读特新闻记者,自己今年初在得物购买一双全新的yeezy700鞋,却遇到二手瑕疵情况。他提供的订单鉴别报告上显示,鞋子后跟有明显的瑕疵,他表示,平台表示是运输过程中鞋盒抵到了鞋皮,然而自己无法接受该结果,几经波折平台才答应退货,并补偿一张69元无门槛优惠券。对此,龚先生拒绝了优惠券,仅选择了退货退款。
龚先生提供截图,鞋子后跟存在明显毛皮脱落现象。
此外,陈先生还告诉记者,他曾把自己的经历整理成“避雷帖”并发在社交平台,此后发现自己的得物账号被封禁。“号被得物封了,但是无法注销,也就是说得物那边还有我的个人注册资料。”他表示。
陈先生加入了名为“得物受害者群”的群聊,发现不少用户有相似经历,“群里有人说是发了避雷帖并且有一定流量的,得物账号就有可能被封。”
对此,得物方面回应称,经核实,用户账号因高频不合理索赔,影响平台的正常有序运营,不得已情况才封禁账号,平台支持买家合理行使售后权益,不会因为正常售后或几次操作失误就封禁账号。此外,平台表示该账号因过往存在显著违规行为,触及平台风控政策,已影响平台正常经营,于是4月15日对该账号进行封禁。
律师:消费者有知情权
官方介绍得物为“全球领先的新一代时尚消费社区,集正品好物电商与潮流生活社区为一体”的平台。依靠“先鉴别,后发货”的品质管控体系,得物在球鞋、潮流服饰等品类中积累了大量忠实粉丝。在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得物App以710亿元的估值,位列第48位。
然而如今得物却被爆出售卖二手或瑕疵商品,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
广东金唐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副主任王羲航表示,平台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或欺诈行为,同时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若经营者存在欺诈,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的赔偿。消费者维权时,可首先通过平台内部投诉渠道协商解决;若协商未果,可向消费者协会(12315)、黑猫投诉平台或市场监管部门提交投诉,并提供订单记录、商品瑕疵照片等证据。若平台怠于处理或推诿责任,消费者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货退款及三倍赔偿。若平台明知商品存在问题仍继续销售,消费者还可主张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自己账号被平台封禁,又该如何处理?王羲航表示,平台依据《用户协议》管理账号时需遵守公平原则。消费者若因发布真实体验的“避雷帖”而被封号,可能构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五条中“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批评的权利”的侵犯。
此外,对于多次退货引发的封号,需结合退货原因具体判断:若退货由商品质量问题导致,平台不得以“滥用退货政策”为由限制消费者权利;但若消费者存在恶意退货(如无合理理由频繁退货),平台可根据协议采取合理限制措施,但需提前明示规则并保障程序正当性。消费者若认为封号不公,可要求平台提供封号依据,并向消协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读特新闻记者发现,有网友通过诉讼调解方式成功解封账号。王先生(化名)表示,自己于2023年8月因“账号存在异常”被得物平台封禁,平台却未提供具体封禁依据。对此,自己通过诉讼方式进行维权。他提供的民事调解书显示,被告为上海得物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调解结果为被告于5日内解封原告账户买家服务。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