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深圳图书馆两百余场活动开启阅读盛宴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04-19 16:2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万卷共启,阅享新章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第30个世界读书日和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即将启幕,深圳图书馆围绕“万卷共启 阅享新章”主题,精心策划两百余场阅读活动,邀请广大市民读者一起翻开万卷华章,共享阅读盛宴,续写文化新篇。

活动聚焦“城际共读”“城市发展”“阅读大数据”“文献开发利用”“人文历史”“经典阅读”“未成年人阅读”“青年发展”等关键词,举办“粤港澳桂琼”共读半小时、“SZ双城记·遇见书香——深圳与苏州的文化对话”系列交流活动、“深港共读”主题讲座、“交响四季”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发布五大阅读报告,开放全新阅读空间,以长期坚持、跨越山海的共读行为凝聚阅读共识,以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开发利用赓续红色基因、激活城市记忆,通过全新阅读品牌赋能城市文化叙事,深入开展分众阅读推广,关心青年发展,关爱特殊群体阅读需求,推动经典传承,突出创新性、专业性、示范性,彰显深圳崇尚阅读的城市基因。

城际联动,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深圳图书馆立足地缘优势, 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以及广西、海南、苏州等地紧密携手,深入推进协作共建。以共读活动、创作分享、展览交流等多种形式为载体,持续推动城际阅读交流与资源共享,为区域文化交流合作注入新动力。

4月23日将联合香港、澳门、广西、海南开展2025粤港澳桂琼“共读半小时”活动,通过具有仪式感的共读行为,诠释“让阅读成为习惯”的理念。活动以“品味书香 享阅读之乐”为主题,采用“7+N”模式举办,在深圳、广州、东莞、香港、澳门、南宁、海口七地设立共读主会场,同时鼓励遍布粤港澳桂琼的图书馆、书城、书吧、学校、社区等设立共读点,形成广泛的阅读氛围。深圳主会场设置在深圳图书馆北馆1F悦读大厅,届时将与广大市民共读经典篇章,以琅琅书声致敬阅读。

为扩大阅读领域,深化阅读层次,增进粤港澳等地市阅读文化交流,深圳图书馆联合香港公共图书馆、澳门公共图书馆等单位共同举办2025年粤港澳“4·23世界读书日创作比赛”,鼓励广大读者围绕总主题“阅读——我的旅游小伙伴”分享阅读的喜悦与情感,让阅读滋养生活,丰富阅历。深圳赛区获奖代表将于4月26日参加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的2025年“4·23世界阅读日创作比赛”颁奖礼,大湾区学子齐聚一堂,交流阅读的感悟与心得。

深圳与苏州,两座拼音首字母同为“SZ”的城市,因对文化的追求和阅读的热爱而携手。深圳图书馆联合苏州图书馆共同开展“SZ双城记·遇见书香——深圳与苏州的文化对话”系列交流活动,以书香为纽带,通过展览互展、讲座交流、城市文献推介等方式,共享多元的公共文化资源,为两地民众打造丰富的文化体验。

深圳与香港,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文脉相通,素来交流频繁、关系密切。4月26日,“深圳十二讲”品牌活动特别策划“深港共读:双城血脉——深港关系历史溯源”主题讲座将在深圳图书馆北馆举办,深圳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南兆旭将通过解密尘封档案、梳理历史脉络,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展现深港两地地理相连、文化同源、命运交织的血脉关系。

书香浸润,展出经典与时代风采

深圳图书馆从馆藏文献出发,推出七大特色主题展览,传承经典文化,讴歌时代芳华,献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深圳图书馆特别策划奇迹之城·书映风华——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主题文献推荐展,于中心馆、北馆同步展出,在时空交错中展现深圳“改革样本”的锻造历程,带领读者解码深圳DNA,激发市民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地方文献特色主题空间“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主题馆”将于4月23日起开放。该空间由深圳图书馆联合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打造,系统收集整理了近千册文化名人大营救相关的文献,以实体文献、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展示记载大营救事件的史料和大营救相关人物著述,通过六大版块的立体叙事,重现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揭示文化救赎与民族精神的深层联结。

古籍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与历史记忆。在战火与流离的岁月里,张太无先生倾尽家财护典籍南迁,用生命践行“书不可离”的誓言。深圳图书馆特别策划举办书香永续,典册流芳——张太无先生捐赠文献展,以张太无家族捐赠文献为核心,系统呈现这批文献的版本价值、递藏传奇与当代新生,传承其守护文脉的精神。“书韵香事——书籍中的香文化”展精心遴选众多古籍中的香事记载,涵盖《香乘》《陈氏香谱》等经典之作,以藏书、文摘、书单、互动艺术装置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呈现“香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让市民领略古代香学的精妙智慧,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为激活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体验,彰显经典国漫独特魅力,深圳图书馆将于北馆少儿服务区举办读国漫经典探西游奇趣——传统文化主题童书展,围绕《美猴王系列丛书》等主题馆藏童书,通过“展览+活动”的方式,打造沉浸式主题童书展,让少年儿童深入了解中国人最熟悉的“美猴王”经典形象,品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脉传薪,激活城市文化新动能

深圳拥有7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是大历史的发生地,演绎着波澜壮阔的家国史记。深圳图书馆积极发挥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激活城市文化新动能。

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早期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古人对天地万物、人生百态的深刻思索。“4·23世界读书日”期间,深圳图书馆推出“南书房经典阅读”特别策划:《中华元典精神》与元典阅读活动,特别邀请武汉大学、深圳大学4位学者展开对谈,让市民在思维碰撞中,汲取中华元典的智慧与力量,找到开启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在阅读元典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传承文化。

地方文献是城市文化的记录与凝聚,是涵养文化底蕴、塑造城市气质的重要载体。深圳图书馆长期致力于搜集、整理、保存深圳地方文献,珍藏城市文化记忆。4月23日,深圳图书馆将举办地方文献捐赠入藏仪式,以具有“仪式感”的方式体现对地方文献的珍视和对捐赠者的尊重,表达由衷感谢与敬意。当天,深圳图书馆还将携手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策划举办叶挺文献捐赠暨电影《天安门》导赏观影活动,弘扬叶挺将军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该活动是2025深圳市影视产业发展“凡星计划”系列活动之一。观影活动现场,叶大鹰导演将分享《天安门》创作经验和心路历程,带市民读者走进热血激昂的革命岁月,领略历史与光影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

数据驱动,多维呈现“图书馆之城”阅读生态

深圳图书馆与深圳图书情报学会联合发布深圳“图书馆之城”系列五大阅读报告,多维呈现“图书馆之城”阅读生态,为“图书馆之城”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深圳“图书馆之城”2024年度事业发展报告》从“图书馆之城”基础设施、馆藏资源、读者服务、未成年人服务、新媒体服务等维度进行数据挖掘和研究,展现2024年度事业进展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为全市“图书馆之城”整体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从“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读者文献外借量、群体特征、阅读喜好、关注热点,以及数字资源利用、移动阅读整体趋势等维度分析2024年度深圳市民阅读状况,并通过全城读者活动开展情况展现2024年阅读推广盛况。

《2025年深圳“图书馆之城”数字阅读报告》通过大数据挖掘和问卷调查,揭示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市、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状况,分析读者数字阅读行为和需求,为加强馆际合作、提升深圳“图书馆之城”数字阅读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2025年深圳“图书馆之城”未成年人阅读报告》从“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未成年人读者、少儿文献外借量、阅读喜好、文献推荐与阅读推广活动等维度,研究当下深圳未成年人阅读行为和特点,为推动全市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养成、书香家庭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深圳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报告》从深图新媒体矩阵八大平台服务数据深入挖掘与统计分析,呈现2024年深图新媒体服务平台的运营成效、线上服务开展情况和活动亮点。剖析粉丝用户画像与新媒体服务使用行为,深度洞悉用户需求,持续推动新媒体服务质量迈向新高度。

此外,深圳图书馆中心馆、北馆四大新型阅读空间将于4月23日起正式开放。4月,深圳图书馆面向全市3-12岁少年儿童开展图书馆奇妙日活动,带领小读者参观少儿服务区,结合图书馆故事会、书海探底、职业体验等互动,激发小读者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025年“图书馆里的阅读课·原版BOOK快乐读”活动也将正式启动,通过讲解原版英文绘本,提高少年儿童的英语水平和文化素养,让少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同时,金石不渝 传拓留真——古籍体验进校园将走进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宝龙外国语学校和大鹏中心小学,通过雕版印刷、拓印等“摸得着的体验活动”,增进师生对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的了解,让大家感受古籍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底蕴。备受欢迎的“圳少年·有话说——中学生脱口秀活动”将聚焦“手不释卷”的中学生群体,聆听深圳少年们与阅读的故事,了解他们的阅读小宇宙,看看生于信息洪流中的他们,如何看待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图书馆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出“青年夜校”文化服务活动,为青年群体搭建学习交流平台。“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将围绕“DeepSeek+AI工具高效应用”“当众讲话”“幸福练习生:青年积极心理成长计划”主题,从人工智能的应用、人际沟通、心理健康三个维度开展专题活动,为青年读者提供支持。

(深圳图书馆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