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非遗:世界读书日与文化中国”读书日系列活动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04-18 13:0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由南山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深圳市荃园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书香非遗:世界读书日与文化中国”系列活动首场在大沙河生态长廊环形树屋圆满举行。活动以非遗文化与童书阅读为纽带,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匠心展览,为广大市民朋友开启了一场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深度对话。

活动在阅读推广专家张冬的讲述中拉开序幕。张冬以绘本《泥叫叫》为引,带领孩子们走进河南浚县泥咕咕的传奇世界。“老爷爷的泥叫叫真的能呼唤太阳吗?”随着情张冬老师的讲述,孩子们在一问一答中探寻非遗技艺背后的智慧。张冬从泥咕咕的历史到寓意,生动阐释了这一民间艺术“祈福纳祥”的文化内核。现场家长感慨:“孩子第一次知道泥土不仅是玩具,更是承载着祖辈希望的‘语言’。”

阅读的余温未散,非遗手工体验区已热闹非凡。荃园非遗导师罗丹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泥泥狗。手工体验区的桌上,孩子们围坐一圈,专注地为泥坯勾勒出夸张的犄角与神秘的花草纹。“我的泥狗会守护全家平安。”稚嫩的童声中,传统纹样与现代童趣碰撞出火花。一位父亲边协助孩子上色边感叹:“这不仅是手工课,更是两代人共同的文化寻根。”

同期启幕的还有《文化中国•匠心非遗》主题展览,该活动构建了多维度的非遗对话空间,让每一位踏入其中的访客都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在绞胎陶瓷展区,杨文杰大师以其鬼斧神工之技,将七色陶土巧妙绞合。在杨文杰老师的讲解下,小朋友们了解到层叠交织的纹理间,每一道纹路都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歌,让人在凝视中体悟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这不仅是陶瓷艺术的展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诠释。

转而步入木艺展区,胡海峰的木艺装置——手工水车,以其独特的创意与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众多目光。他将传统斗拱结构进行解构与重组,以几何形态展现木作技艺的纯粹之美,每一根木条的拼接、每一个角度的雕琢,都透露出匠人对木材的尊重与对工艺的极致追求。

二十四节气画作前,观众仿佛能穿越时空,随笔触的流转感知四季的更迭与自然的韵律,而多彩绣片则以独特的色彩搭配与图案设计,展现了非遗刺绣艺术的无限魅力。香包展示区则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各式各样的香包不仅美观大方,更蕴含着驱邪避疫、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温馨纽带。

艺术衍生品区域更是别出心裁,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三角梅非遗手捏瓷花精油香氛,以其精美的瓷花造型与实用的香薰功能,成为实用型香薰扩香摆件的典范,既是香氛,更是艺术品,让非遗技艺在日常生活中绽放璀璨光芒。慢物质·财源滚滚滚筒印章,复古而不失现代感的设计,搭配环保橡胶印面与精准的定位卡尺,让印制过程变得轻松有趣,成为随时随地体验非遗手艺的绝佳选择。而楠竹笔筒,则以其自然的竹色与沉稳的质感,融入茶室、文房或花艺之中,寓意着“竹报平安,节节高升”,为生活增添一份雅致与吉祥。

作为深圳“城市文化会客厅”,环形树屋继孤独症儿童画展、深大版画展后,再次以非遗为城市注入人文温度。荃园主理人表示:“我们期待通过‘阅读+手作+展览’的三维体验,让非遗从书本走进生活。”活动现场,集章打卡地图引导观众细品展品细节,非遗文创区的节气书签、木艺拼插玩具等衍生品,让传统文化悄然浸润日常。树屋还将持续开展更多读书及非遗相关活动,为广大市民朋友带来更多的参与体验。

(图片由荃园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