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本获奖著作来了!这家全球规模最大书展亮相第二十一届文博会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胡蕾 通讯员 刘静婷 罗雅妮
04-10 17:5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探索更多合作可能性

“我第一次来深圳是15年前,今天是第三次来了。我非常喜欢深圳,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到处都是现代化建筑,深圳人拥有开放的心态且有远见,能再次回到深圳,我特别高兴。”4月10日,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岳根·博思(Juergen Boos)一行到访深圳报业集团、文博会公司,就5月22日至26日参加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细节进行座谈。会后,岳根·博思接受了记者专访。

岳根·博思接受了记者专访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摄

拿出最优展品参展

对于很多中外展商来说,文博会是来过一次就会无限期待的平台。自去年首次参展大受欢迎后,今年法兰克福书展变成了文博会的老朋友。

去年,位于10号馆的法兰克福书展展位上,73本德语少儿图书、8本获奖的德国建筑书,以及44本“德国最美图书”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目光,现场观众涌入展区,感受德国文学的深厚魅力,探索德国文学和文化的多元性。“这些童书内容丰富,涵盖探险、教育、科技以及其他世界知识。此外,书籍的设计、色彩、装帧也反映了德国人的审美和作家特有的思维方式,为中国读者提供了德国人看世界的视角。”德国汉学家、哲学家欧乐·德林博士在此前采访中说。

感受到了文博会的实力和中国观众的热情,岳根·博思表示,今年,法兰克福书展将加大展出力度,携100本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年度获奖著作参展,涵盖儿童、动漫、建筑等类目,此外还将展示版权、IP和游戏衍生品等内容。“回到德国后,我要跟团队好好研究一下,让他们下个月亲临文博会现场,拿出最优质的展品。我们对本届文博会充满期待。”岳根·博思说。

探索更多合作可能性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行业展会,法兰克福书展不仅仅是展示图书、版权交易的场所,更成为数字出版、跨媒体合作和全球文化对话的重要平台。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载体不断更新的时代,法兰克福书展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引领未来发展趋势。这一定位与被称为“国内最强文化风向标”的文博会不谋而合,也是为何法兰克福书展今年毅然继续参展的原因。

“2023年,文博会曾到访过法兰克福书展,当时,我们达成了一些不错的想法,合作事项也一拍即合。”岳根·博思告诉记者。法兰克福书展与文博会的联动实现了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德之间的互通互鉴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创新思路,为两国间的文化与经济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在这里,我们能接触到湾区其他城市,有利于我们开拓更广泛的市场。我知道,中国有很多优质的、高质量的图书或文化产品,我们期待能碰撞出更多合作可能性,在出版领域拓展更多合作,比如尝试使用社交媒体、出版商IP等,推动文化内容交流与出海。”岳根·博思说。

深圳为发展提供路径

人工智能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它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出版行业的工作流程,还对整个行业的战略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此,岳根·博思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在创作方面尚不能与人类达到平衡。

“我认为,人工智能能帮助出版商或出版者完成一些翻译或格式转换等工作,但在文学创作和版权保护领域,人工智能还存在局限性,比如我们不确定人工智能产出的东西是否是原创。”

当被问及是否听说过近日频繁出圈的深圳图书馆北馆时,岳根·博思表示他对这座“魔法图书馆”并不陌生。“我非常喜欢逛图书馆,我知道深圳在推广全民阅读上下了很大功夫,这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岳根·博思告诉记者,“千万不要把读书变成一种义务,培养阅读的习惯就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图书馆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建筑物,而是活生生的存在,每一本书都有读者,每一本好书都有自己的受众。深圳被称为‘千馆之城’,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为人们求知、成长提供了路径,大家能读到更多书、读懂更多书。”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胡蕾 通讯员 刘静婷 罗雅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