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回家!深圳公益救援队完成缅甸震区救援任务返回深圳

读特新闻记者 陈雯莉 文/图 王茜垚/剪辑
04-07 21:22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4月7日下午,驰援缅甸地震灾区的深圳公益救援队平安返深。

4月7日下午,驰援缅甸地震灾区的深圳公益救援队平安返深。据悉,缅甸7.9级地震后,深圳公益救援队首批23名队员和1条搜救犬,携带超1吨的救援装备和物资于3月30日9时抵达震中曼德勒市开展救援。截至4月4日,深圳公益救援队完成多处入内搜索、破拆排查、医疗巡诊、发放药品等工作,并救出幸存者2人。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抵达深圳机场。

奋战6天,争分夺秒拯救生命

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9级地震。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4月5日,缅甸强震已在该国造成3455人死亡、4840人受伤,214人失踪。

缅甸地震发生后,深圳公益救援队快速响应,按照应急管理部统一调配部署,经向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报备,于3月29日组织首批23名专业救援队员和1条搜救犬,携带超1吨的救援装备和物资驰援缅甸。

3月30日9时许,深圳公益救援队抵达震中曼德勒市后立即投入救援行动。当天下午,深圳公益救援队在当地长城酒店探测定位到埋压生命体,经过9个多小时的联合营救,于3月31日凌晨营救出1名缅甸籍35岁孕妇。这也是中国救援队伍在曼德勒救出的第一位幸存者。

深圳公益救援队联合现场救援力量在缅甸曼德勒营救被困的孕妇。

4月2日,深圳公益救援队再次发挥重要作用,配合中国救援队、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在曼德勒市的金色乡村酒店救出1名受困125小时的52岁缅甸籍男性。至此,中国救援队伍在缅甸成功救出了9位幸存者。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4月5日中午,这名被中国救援队伍成功救出的被困超120小时的幸存者康复出院,身体状况良好。

深圳公益救援队联合多支中国救援队伍营救被困超120小时的幸存者。

据了解,截至4月4日,深圳公益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共完成42个工作场地的快速评估,入内搜索26处,破拆排查11处;救出幸存者2人、协助移出遇难者遗体5具,现场处置伤患3人;协同中国救援队伍开展灾民点医疗巡诊,处置伤情11人,发放药品380人次;在行动期间,深圳后方信息中心安排402人次24小时值守,为前线提供各类技术支撑。4月4日中午,深圳公益救援队接到应急管理部撤离通知,结束在缅甸的救援任务,开始有序撤离。

深圳力量第六次参与国际救援

4月7日下午,驰援缅甸震区的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带着搜救犬“多吉”,列队走出机场大厅。此时,在机场等候已久的市民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并为队员们送上鲜花和掌声,欢迎他们平安归来。深圳市应急委办、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到深圳机场迎接,并向全体队员致以敬意和问候。

深圳公益救援队排着整齐队伍走出机场大厅。

抵达深圳机场后,负责在缅甸协调救援行动的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杨传奇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此次驰援缅甸是深圳公益救援队第六次参与国际救援行动,整体行程十分顺利。在灾区期间,国家队对深圳公益救援队实行了联勤联保,让队员们的救灾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救援行动结束得再晚也有热汤热饭供应。同时,在当地中华总商会的协调和支持下,翻译和车辆都能得到充分保障。

“这次救援行动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高温天气。”杨传奇坦言,当地最高气温超过40℃,实际体感温度几乎都在43℃以上,不论对于被困者还是救援队员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杨传奇表示,返深之后,深圳公益救援队将通过复盘总结经验,并对队员们的身体情况进行持续监测。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杨传奇在深圳机场接受媒体采访。

“以父亲为榜样”传承志愿精神

接机现场,一群来自深圳公益救援队少辅队的青少年给驰援缅甸的救援队员送上鲜花,并向他们致敬。其中,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苏富强的女儿苏雅晴也来到了现场。作为深圳公益救援队少辅队的一员,苏雅晴表示很为英雄爸爸感到自豪。

深圳公益救援队少辅队与驰援缅甸的救援队员合影。

“每天晚上都在等待爸爸和我们联系,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地回来。”苏雅晴说,看到父亲和救援队员们在缅甸震区奋力搜救的身影,感受到了生命至上的意义。她将以父亲为榜样,长大后也想为身处困难中的人们提供帮助。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苏富强和女儿苏雅晴在机场接受采访。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唐云参与了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的营救行动,也是最早发现幸存者的救援队员之一。当被问及当时的救援经过时,他依然难掩激动情绪。唐云介绍称,当时在排查中发现疑似生命迹象,一开始怀疑是否为动物被埋压在废墟下。后来更换多个定位点测试,并通过敲击房板,终于听到了幸存者的回应。

“当时大家非常激动。那一刻觉得生命在大自然灾害中是很脆弱的,但也是非常顽强的。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唐云说,发现幸存者后,救援队立即确认破拆点,并联合营救出了那位被困超120小时的52岁缅甸籍男性。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唐云向记者讲述营救幸存者的经过。

用冰水降温,搜救犬持续奋战

此次驰援缅甸行动中,深圳公益救援队还派出了一名特别的队员——搜救犬“多吉”。据其驯导师、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于雷介绍,“多吉”是一只拉布拉多犬,现在4岁半。在它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已开始接受“废墟搜索”等专业课程训练,一岁半时开始执行救援任务。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于雷和他的搜救犬“多吉”。

于雷表示,对于“多吉”而言,此次救援行动唯一的困难就是高温天气,这让它出现了湿疹和哮喘。后来在中国救援队的帮助下,通过用冰桶和冰水给“多吉”冲凉降温,才使它保持良好的状态持续投入搜救行动,并且表现得非常出色。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带搜救犬“多吉”在曼德勒的废墟上开展搜救。

“在缅甸期间,我们和中国救援队、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等救援力量并肩作战,他们身上有很多救援经验,包括搜救犬的训练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于雷表示,回深之后,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此次救援行动的经验分享给其他队友,为以后的训练和救援行动做准备。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陈雯莉 文/图 王茜垚/剪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