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编辑 李旻桦)
“深圳地铁10号线的站名,是我姥爷写的,但他从没去过深圳……想收集站名照片给他看看!”
最近,这么一个“给姥爷寻字”的帖子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刷屏,瞬间点燃了深圳网友们的热情。评论区秒变大型“随手拍”现场,一张张带着墨香的10号线站名照片,不仅温暖了发帖的博主和她的姥爷,也让无数人惊呼:“原来深圳地铁这么有文化!”“这简直是行走的‘书法展’啊!”
小小的愿望引发一场暖心的“互联网奔赴”
故事很简单,一位网友的姥爷是书法爱好者,其作品被深圳地铁选中用于10号线站名题字。但老人家远在外地,从未亲眼见过自己的字“上墙”的样子。网友便在网上发帖求助,希望收集照片给姥爷一个惊喜。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没想到,这小小的愿望引发了一场暖心的“互联网奔赴”。网友们纷纷前往10号线打卡,从“冬瓜岭”到“雅宝”,从“禾花”到“雪象”,再到“木古”……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站名,配上姥爷那苍劲灵动的书法,被定格在镜头里,汇聚在评论区。这波操作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深圳地铁站名背后的文化细节。
图片来源:深圳地铁
不止10号线,深圳地铁本就“有文化”
很多小伙伴好奇,为啥深圳地铁站名要用书法题字?这可不是10号线的“专利”,早在2004年,深圳第一条地铁线——1号线开通时,站台上的站点名称就已经是苍劲有力的书法体了!
据说,这些特色书法字体大多是通过公开征集、评审、投票等环节产生的,真正让公共艺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充满了人文气息。
而且,10号线本身也足够特别。它是深圳地铁目前唯一一条粉色的线路,从线路图、导向牌到车厢扶手,都是粉粉嫩嫩的,少女心(或许还有猛男心)爆棚!配上姥爷的书法和“禾花”“雪象”“木古”这样意境悠远的站名,简直是颜值与内涵双在线!
图片来源:深圳地铁
盘点深圳地铁站名,梗点与萌点齐飞
除了书法特色,深圳地铁的站名本身就“戏”很多,堪称大型“梗文化”现场:
好运连连派
“下一站,翻身!”——打工人的精神图腾,据说水逆时去打个卡能转运。
“下一站:新生站”“大运站”“福星站”“吉祥站”……光听名字就觉得元气满满,吸引无数人前来“沾福气”。
脑洞大开派
“花果山站”——“大圣,是你吗?”
“桃园站”——“刘关张在此结义?”
“北大站”——“妈,我考上北大了!(深圳限定版)”
“留仙洞站”——“完了,我成神仙了!”
“六约站”——“有事您说话,约一次不行就多约几次!”
吃货专属派
“蚝乡站”——沙井生蚝名不虚传,地铁站名直接带货!
还有“鲤鱼门”“蛇口港”“茶光”等,仿佛闻到了海鲜和茶香。
家族庞大派
网友们还总结出了“岗字辈”(岗厦、笋岗、横岗…)、“田字辈”(景田、福田、坂田…)、“岭字辈”(孖岭、红岭、黄贝岭…)、“山字辈”(南山、红山、坪山…)、“湖字辈”(西丽湖、罗湖、香蜜湖…)等等,简直是深圳地理版“百家姓”,让人感叹地名文化的博大精深。
还有各种带“龙”(白石龙、龙华、双龙…)、“马”(马安山)、“牛”(牛湖)、“象”(雪象)、“燕”(燕南、燕子湖)等动物名的,以及带“松”“笋”“桃”“梅”“荔”“莲”等植物名的,生机勃勃。
老地名里,藏着深圳的“前世今生”
更有意思的是,深圳地铁在命名时,遵循着“优先使用老地名”的原则(依据《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命名规则》)。这让许多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地名得以保留和“活化”:
比如2号线的“登良站”,是为了纪念捐资助学的南园村华侨吴登良;
12号线的“花果山站”,源于蛇口工业区早期建设时的一个种满荔枝的小山坡;
10号线的“木古站”,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蔡氏先民建村,因砍伐古树建村而得名;
同样是10号线的“雪象站”,则是“雪竹径”和“象脚塘”两个古村落的合称,背后还有抗日英雄曾鸿文的故事;
4号线的“牛湖站”,在清代文献中记为“牛湖子”,如今是艺术家聚集的鳌湖艺术村所在地;
16号线的“东纵纪念馆站”,直接指向了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每一个老地名站,都是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坐标,是深圳这座年轻城市对自身历史文脉的尊重与传承。
不止于名:地铁站本身也是“风景线”
除了站名有讲究,深圳很多地铁站本身的设计也堪称艺术品。比如被誉为“深圳之眼”、火上央视的“最美地铁站”岗厦北枢纽;融合客家半月池意象、充满“新生涟漪”概念的新生站;引入“光”与“海”元素、仿佛置身海滨公园的大梅沙站……它们让地铁站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了可以打卡的城市景观和文化地标。
图片来源:深圳发布
从一个“给姥爷寻字”的暖心故事,到深圳地铁站名背后的书法艺术、趣味梗点和历史文化,我们不难发现,深圳地铁早已超越了交通本身,成为了一座流动的城市文化博物馆。它用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深圳的变迁,承载着市民的情感,也展现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度。
下次乘坐深圳地铁时,不妨放慢脚步,抬头看看那些站名,或许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细节和动人的故事。
(综合来源:深圳地铁、深圳交通、深圳发布、幸福福田、深圳市地名学会)
综合 钟诗婷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