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金融活水激发科技创新动能?福田这样做

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 通讯员 姚静霞
03-28 16: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数字经济与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下,如何借助债券市场的创新势能满足民营企业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已成为金融机构争相布局的重要课题。

3月27日,一场聚焦“银行间债券市场助力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宣介交流会在福田区启幕。本次会议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主办,深圳市委金融办、福田区政府等单位共同推进,为近50家民营科创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搭建与资本市场深度对接的桥梁。

值得注意的是,参会企业中来自福田区的创投机构占比显著,充分彰显了福田作为金融核心区的集聚效应。

会议聚焦规划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创新服务路径,鼓励科创企业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两类主体实施债券发行,探索包含结构化增信、利率调降设计等工具的定制化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发行成本,引导债券资金更高效、低成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政策引领:解码债券市场“科技板”

在近期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科创债”全称为“科技创新债券”,指的是由科技创新领域相关主体发行,或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债券。记者获悉,“科技板”将重点支持三类主体:

一是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拓宽科技贷款、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

二是支持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用于加大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

三是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政银共建: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在此背景下,福田区率先响应,助推政策的落地实施,持续强化对优质科创企业的梯度培育和精准扶持,成为金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作为全国金融资源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福田坐拥“资本要素集聚+产业基础深厚”的战略优势。2024年,福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49亿元、增长5.1%;进出口总额90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4亿元,居全省“双第一”。依托智能终端、新能源、软件与信息服务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叠加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三大百亿级赛道,福田构建了多层次产业创新矩阵。此外,锚定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定位,河套深圳园区已建成以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为引领,中试基地为基础的创新平台,推动辖区科研环境显著提升。

依托资本厚度与产业浓度的深度耦合效应,福田正着力打造金融助推企业全周期成长的良好生态。

一方面,福田瞄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形成“企业走访-诊断-纾困”金融服务闭环机制。据了解,2024年以来,福田高效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市级机制下发的走访任务。截至2025年3月24日,完成企业走访近4万家,创新建立融资需求动态清单。通过银企对接专项通道,已累计助力1.8万余户次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支持超700亿元。

与此同时,福田积极试点“政园银担”(政府、园区、银行、担保机构)四方联动的“园区贷”。通过构建起由政府主导的园区数据信用赋能体系,借助园区数据为企业构建信用画像,再加上担保机构提供增信支持,形成了“数据画像 + 担保增信”的双轮驱动模式,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民营企业,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能倍增。

多方协作:共绘科创债投融资蓝图

作为债券市场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如何在债券品种、条款设计以及风险分担机制上进行创新和优化,平衡好发行成本、信用风险与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也成为本次交流会的一大看点。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专家指出,当前民营企业面临多元融资选择,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凭借独特优势脱颖而出。通过建立民企注册发行程序便利、承销做市鼓励引导,以及丰富绿色、科创、转型债券等金融产品体系,推动结构化产品迭代更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债务融资工具不仅成为民企的“融资优选”,更演进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发现平台”。

中债资信的专家则强调,债务融资工具业务的风险识别与防范同样需要关注。企业需精准识别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潜在威胁。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实时监测债务融资工具的市场表现,及时发现风险苗头。这不仅能保障企业资金链的稳定,还能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信誉,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名行业人士向记者感叹,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筹备工作的推进,股票、债券与贷款之间的联动服务模式在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有望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过去总觉得债券市场是大型国企的‘主场’,今天才发现定向融资工具等‘轻骑兵’意外地适配科创企业。”一名企业家表示。

一直以来,福田区积极探索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协同的有效路径。无论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园区贷”还是服务企业成长的“科创债”,都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创新实践。

事实上,福田的金融服务已经迈进了多层次、全周期的新阶段。围绕政策创新、招商引资、产业集群和企业服务等方面,福田持续多维发力,推动金融助力科创企业发展。2024年,福田招引落户全国社保基金科技创新专项基金、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等36家私募基金及CVC机构,以及成功签约“河套合作区早期母基金和系列专业子基金”“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私募股权母基金”,为优质科创项目境内外全投资周期赋能。在构建“早期注血-中期赋能”的链条基础上,福田区还创新性打通“后期退出-再投资”的循环通路,形成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本闭环。

随着辖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级持续提升,这种阶梯式金融支持模式正推动着产融协同向纵深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家头部机构已建立起科技型企业债券专项服务通道,储备项目涵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为债券市场“科技板”的实质推进奠定了扎实基础。

本次宣介会不仅是一场金融资源与产业需求的双向奔赴,更是福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缩影。未来,福田区将继续深化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完善科创企业的投融资生态,让债券市场“科技板”迎来更多的成长期科技型企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 通讯员 姚静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