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掌门访谈 | 碧兴物联董事长何愿平:AI技术赋能环保、农业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周良成
03-25 08:5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摘要

何愿平表示,“AI+环保”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全社会持续坚持

在深圳有很多跨界创业者,他们的创业经历横跨多个行业,甚至带领多家公司上市。碧兴物联董事长何愿平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从金融数学专业出身的精算师,成为横跨ICT、环保、等多个领域的“跨界创业者”。

陪跑五家公司上市

何愿平告诉记者,最近25年来,他成功陪伴五家公司上市,除了“跨界创业者”之外,“跨界投资者”也成为了他身上的另外一个标签。精算师出身的他,在跨界投资、并购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坦言,中国的并购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不能将并购视为企业发展的“主菜”,而应作为“凉菜”来辅助主业发展。他解释道,技术驱动的并购更应注重团队融合,而非简单的资本运作。

为此,他提出了“先恋爱后结婚”的并购策略,即企业应在正式并购前通过投资或合作的方式,与目标公司建立深度联系,评估双方是否能够融合。如果合作顺利,再考虑并购。如果无法融合,则及时止损。“这就像婚姻一样,先谈恋爱,再决定是否走到一起。”何愿平幽默地比喻道。

在谈到企业并购的动因时,何愿平强调,并购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获取核心竞争力或拓展市场。当然,他认为并购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从精算师到上市公司掌门人

何愿平带领碧兴物联于2023年8月在科创板上市。据介绍,碧兴物联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始终以“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构建从感知层硬件到大数据应用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能力,业务覆盖数字生态环境、数字水利水务、数字农业及数字城市安全等关键领域,服务上千个国家级重点项目。

对于当前处于风口的AI和机器人等赛道,何愿平指出,AI技术可以赋能千行百业,传统产业都将面临通过AI转型的问题。他也指出,当前机器人行业虽然火热,但尚未形成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工业市场,真正的买单人还未完全出现。”

在何愿平看来,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主菜”。在碧兴物联的发展过程中,何愿平将AI技术与环保、农业等传统领域深度融合,做行业应用的垂直模型。

何愿平告诉记者,他从1997年至2000年,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攻读金融数学硕士学位,成为一名精算师。2000年7月回国,任北大方正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开启了自己长达25年跨界投资和创业之路。

何愿平认为投资应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他表示:“二十多年前,我就开始做ICT,有了数据和数字化工作的基础。对于AI,个人由于阴差阳错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认为信息产业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快的行业。”

“上市从来不是目标,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谈及25年来参与和陪伴五家上市公司运作的经历,何愿平总结出三个共同点:首先,每家企业都必须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其次,技术必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要坚持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要向更多高人学习,以创新引领发展,务实地做好技术,才能把企业做好,我还在努力之中。”

(图: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掌门访谈》记者周良成采访碧兴物联董事长何愿平)

布局“AI+环保”、“AI+农业”

在环保领域,他介绍,最近几年,中国环境保护做的不错。“我平时在北京、深圳两地工作,北京和深圳的空气、水质都有很大改善。但是,环保是持续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何愿平表示,“AI+环保”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全社会持续坚持。“我们公司为有污染的企业提供排水、排气的监测设备,实现了环境监测的智能化。”

在他看来,“AI+环保”不仅要收集数据、监测污染,更要通过AI技术,实现污染溯源的预测功能,减少地球能源消耗。“人类不能总是向地球索取,而应该用AI手段,去回报地球。”

在农业领域,何愿平比较式,碧兴物联用农业应用数据库和智能传感器正在改变传统的农耕方式,希望通过农业数据库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和控制成本。何愿平坚信:“中国农业迫切需要一场数字农业革命,而AI技术就是最好的新农具。”

何愿平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策略,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深圳这片“创新+智造”的沃土上,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徐雅乔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周良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