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到底是不是真零添加?
这事又上热搜了
这次是关于我们餐餐都要使用的调味品
酱油
据“消费者报道”,今年3月,该杂志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测评指标为总砷和镉。
图源:消费者报道
镉是人体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机和无机砷农药常用于杀虫、杀菌、除草等。
测试结果显示,送检的13款宣称零添加酱油中,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
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中,检测出0.0110mg/kg的镉。
该检测结果引发大量关注议论,有网友认为,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作为一款零添加酱油,不应该检测出镉;也有网友指出,千禾这款酱油并非零添加酱油,只是打上了“千禾0”这样一个商标,让消费者误以为是零添加酱油。
图源:消费者报道
根据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客服人员回应:“‘千禾0’确实是我们的注册商标,是我们旗下中高端产品的品牌标识,主要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千禾0”是不是意味着零添加?对此客服人员一直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表示:“是否是零添加,可以参考配料表。”“请您完全完全放心,您可以看下我们的有千禾0标志的系列产品的配料表,仅使用常见的食品原料生产,甚至连酵母抽提物都不添加。”
记者和千禾客服的对话截图。图源:极目新闻
“零添加”是文字游戏吗?
究竟什么才是“零添加”?
当代消费者越来越关心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曾联合京东1号会员店、京洞察,通过问卷形式与1000名消费者对话了“0添加”生活方式这件事儿,调研结果显示:68.8%的人关注0糖0脂0卡等低热量标签,有半数人更是会去看任何“0添加”相关的标签,选购纯天然食品。
图源: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根据媒体报道,多位受访消费者表示,他们理解的“零添加”就是商品不添加除必要的原料以外的任何东西,如防腐剂、甜味剂等。消费者眼中的“零添加”是更健康的,让人更愿意购买。
但部分商家并不这样认为。有业内人士直言,由于目前我国对于“零添加”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来明确界定其内涵和外延,一些企业就借此漏洞,对“零添加”进行自主定义。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对货架上令人眼花缭乱的“零添加”商品产生认知偏差,买到与自己期望不符的产品。
货架上数不清的“0”本就让人眼花缭乱,每个商家再用自己的方法来定义“零添加”,消费者很难认清商品的真面目。
不止“零添加”不是真的零添加,零糖也不是真正的无糖。
根据国家标准,“0糖”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过度食用同样会造成“甜蜜的负担”。而“0蔗糖”,指的是食品中未含有蔗糖,可能由其他糖类代替,同样属于“甜蜜刺客”,需要谨慎食用。
图源:澎湃新闻
代糖分为天然代糖和人工代糖。前者有甜菊糖、木糖醇等,而后者则有阿斯巴甜和糖精等。代糖虽有甜味却不含糖,并且能量低,高血糖患者可以将代糖食品作为“小奖励”偶尔食用。但专家提醒,代糖同样不建议多吃,过度食用代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腹泻,并且有研究表明,过度食用代糖会增加罹患偏头痛、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依赖代糖同样会导致体重增加。专家解释,糖分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只吃代糖会导致人体能量来源减少,造成饥饿感加剧。少吃的糖会通过别的方式补回来,从而造成体重增加。
对“零添加”祛魅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清杰认为,“零添加”可能更多的是厂家的营销概念,而非技术上的标准。实际上,食品添加剂对现代食品工业有很大贡献,如有助于食品防腐,延长储存时间。像色素、增稠剂等添加剂,只要符合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标准,都可以视作“食品的朋友”。
这两款酱油都是“千禾0”系列,但只有右边这款注明零添加。图源:极目新闻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极富代表性的副食品,富含营养又适宜搭配的豆腐已经在神州大地上流传了两千多年。我们常说的嫩豆腐又名石膏豆腐,这种豆腐以石膏为凝固剂,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为了让豆腐更嫩,有时也会加一些食品添加剂起到防腐,不易变坏的目的。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然而,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片面地宣称自己的产品“零添加”,这种说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商业利益考虑。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应该仅仅关注食品是否为“零添加”,而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食品的成分、加工工艺、品牌信誉等。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和使用范围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综合来源:消费者报道、金融界、极目新闻、央广网、厦门日报、澎湃新闻、齐鲁晚报)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袁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