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你就太胖了,要瘦一点,你这样的大肚子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3月1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被问及“体重管理年”三年计划时,“扎心”点名采访记者太胖。张文宏还表示,“体重管理不仅仅是减肥那么简单”“很多都是跟慢病管理有关。”
同日,多条有关“减肥”的话题冲上热搜。不少网友笑谈:胖子瑟瑟发抖,收我们来了。
视频来源:澎湃新闻
国家卫健委主任花7分钟
谈论体重管理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雷海潮表示,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首个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来自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中的很多致病因素跟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比如体重异常的问题。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是非常关键的。
雷海潮谈到,“我们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来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相信大家在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管好体重,健康生活。”
对此,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开始热议体重话题,纷纷表达了对“体重管理年”相关计划的支持与认同。
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
全是干货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BMI=体重(kg)/身高(m)²,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BMI在24至28之间则被定义为超重,而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其中,又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极重度肥胖。
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食谱细化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食谱示例,并备注了食谱的“总能量”。
多吃这些优选食物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
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
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广东人该怎么吃?
记得查收华南地区
专属四季食谱
👇👇👇
科学减肥,吃饭时这4件事要记牢: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少吃零食,少喝饮料;进餐宜细嚼慢咽;适当改变进餐顺序(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
除了吃
减肥还有这些小窍门
睡觉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肥胖患者应按昼夜生物节律,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运动
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以及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
少坐
每天静坐和被动视屏时间要控制在2到4个小时以内,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到5分钟。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广州日报、上观新闻、网友评论)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