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圳是座怎样的城?当人形机器人在南山区完成全球首个前空翻特技,当“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成为街头日常,当1320个公园与3402公里绿道将森林嵌入CBD的“钢筋铁骨”,这座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人类对现代文明的想象。今日的深圳,有AI算法优化的“秒批”的便利,有低空经济航线交织的“天空之城”未来感,有打造教育、科技、产业“无界之城”的底气。
在2025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读特客户端推出“深圳是座怎样的城”特别策划,解码这座创新之城的速度、力度和温度。
一半山水一半城。这里不只有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更有绿意盎然、野趣横生;这里推窗见绿、开门见景,不仅适合奋斗,更适合生活。这里是深圳,一座汇聚了山、海、林、田、河、草、湿等多种生态类型的国家森林城市。
2025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深圳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升级,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正式签署;建成开放人才公园二期等35个公园,总数达1320个。在高水平建设宜居枢纽韧性智慧城市方面,深圳去年全年植树65万株,新建提升绿道308公里,碧道150公里,贯通骑行道100公里,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5.3平方公里。一串串数字,深刻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湾区实践。
生活在深圳,人们可以什么样的享受绿色福利?
过去一年,“公园20分钟效应”一度冲上社交媒体的热搜。而被誉为“千园之城”的深圳,无疑是最适合体验“公园20分钟效应”的城市。2024年,深圳深化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新增公园面积130公顷以上;充分利用闲散小微绿地“见缝建园”,建设社区共建花园100个,打造市民身边的“口袋公园”,与87所学校开展“植物园进校园”。在这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20个公园如同一颗颗绿色明珠,构成了深圳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自然郊野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特色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廊道公园等丰富多样、功能互补的多级公园体系和城园融合的城市公园格局。
在深圳,公园的功能也在不断重新定义。过去一年,深圳持续深化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大力推进文化、体育、艺术、AI等各类场景进公园,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公园休闲需求。全年在公园里新增书吧25个、帐篷区(露营地)20个、文体设施100余处、自助咖啡机100余台,举办文化活动1500余场。在星罗棋布的公园之外,深圳还创新构建“公园-类公园”组成的新型公园体系,以及有机融合、协同共享的公园群,拆除公园围墙、围栏,提升公园服务均衡性和可达性,打造全域城园交融的美好画卷。深圳的公园,越来越好玩、好看、好逛。
2025年1月,《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正式通过。《条例》系统总结、固化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为加快建设全域公园城市,打造“山海连城绿美深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提供了法治依据。用法治保障市民畅享公园的绿色福利,是深圳给予这座城市居民最坚定的浪漫。
如果说“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串联起千万深圳人的宜居梦想,那么“山海连城计划”,则满足了深圳人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为让“走得进山,亲得进水,赏得了城”的美好愿景进一步照进现实,近年来,深圳大力实施“山海连城计划”,发力构建“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休闲步道体系,联通“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骨架。数据显示,如今,深圳已建成3406公里绿道,420公里“三径三线”远足径体系,“鹏城万里”户外步道总里程达3600公里以上。其中,深圳最长远足径——鲲鹏径,西起宝安凤凰山飞云顶,东至大鹏七娘山大雁顶,全长约200公里,穿越山岭、森林、湖泊、溪涧、海岸,吸引超百万深圳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徒步打卡。2024年,鲲鹏径荣膺全国十大登山户外运动特色目的地之一,是广东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徒步目的地。
立足深圳自然山海资源,深圳还编制了《深圳市休闲骑行道专项规划(2025-2035年)》,规划构建覆盖全市的“1+3+N”(1条滨海骑行道、3条山海骑行大环、N条特色骑行环)超1000公里全域骑行网络。打造了沿江高速桥下骑行道、玫瑰海岸滨海骑行道等一批网红路线。“山海连城、骑乐无穷”成为深圳年轻人的共识。
未来的深圳,又将带来什么样的绿色惊喜?2025年深圳市政府报告提出,要突出“更舒心、更便利、更美好”,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深入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高水平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可以预见,一个“山海无阻、行则必达,串城贯趣、骑乐无穷”的深圳正在成为现实。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