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2个月,港股市场持续攀升,恒生指数涨幅超过14%,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过26%,领涨全球主要股市。今年1月1日至2月28日,恒生指数涨幅达14.36%,恒生国企指数涨幅达15.4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26.05%。
若从年内低点计算,同花顺数据显示,1月13日恒生科技指数最低下探至4168.04点,此后该指数震荡攀升至2月28日的6000点上方,区间累计涨幅达到44%,是今年全球资本市场表现最佳的市场。
从全球主要股市表现来看,欧美股市和亚太股市涨幅均小于港股。据记者统计,今年前2个月,道琼斯指数上涨3.05%,标普500指数上涨1.24%,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40%;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上涨13.27%,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上涨7.79%,法国巴黎CAC40指数上涨9.90%;韩国综合指数上涨5.55%,东京日经225指数下跌5.80%,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上涨0.19%,新西兰股市NZ50指数下跌4.65%。
从行业表现来看,2月份,申万31个一级行业19个上涨,其中涨幅超过5%行业15个,涨幅超过10%行业10个,涨幅前三大行业分别为电子、汽车、计算机,涨幅分别达47.09%、25.14%、24.63%,此外,医药、纺织、钢铁、传媒、银行等行业涨幅均超10%。跌幅前三大行业分别为煤炭、国防军工、环保,跌幅分别为11.39%、9.63%、6.96%。
从个股表现来看,今年1月1日至2月28日,按前复权价计算,港股市场1149只个股上涨,其中121只个股涨幅超过50%,69只个股涨幅超过70%,42只个股涨幅超过100%,13只个股涨幅超过200%,6只个股涨幅超过300%,涨幅前三名个股分别为港亚控股、Mindtell Tech、恒嘉融资租赁,涨幅分别达1316.67%、1007.14%、372.73%。同时,港股市场1318只个股下跌,其中46只个股跌幅超过40%,20只个股跌幅超过50%,8只个股跌幅超过60%。跌幅前三名分别为建鹏控股、声扬集团、紫金国际金融,跌幅分别达91.75%、78.52%、68.85%。
今年以来港股涨势如虹,部分龙头股涨幅不俗。今年1月1日至2月28日,腾讯控股涨幅为14.77%、阿里巴巴涨幅为54.73%、小米集团涨幅为50.29%、快手涨幅为22.37%、京东集团涨幅为18.09%、中芯国际涨幅为68.55%、比亚迪涨幅为39.39%、中国联通涨幅为28.15%、中国电信涨幅为19.92%、中兴通讯涨幅为20.33%、招商银行涨幅为13.75%、百济神州涨幅为52.66%、顺丰控股涨幅为15.85%。
摩根士丹利认为,港股持续上涨是由南下资金和外资共同流入导致。一方面,今年南下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另一方面海外资金在全球资产配置再平衡,从其他新兴市场回流港股。
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前2个月,南下资金净买入额达2783.7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9.83%。2月18日,南下资金净买入金额达224.22亿港元,创2021年1月以来单日净买入新高。
3月港股将怎么走?投资者该如何操作?
恒创天下投资总监罗晓鸣表示,港股市场前2月涨幅牛冠全球,市场赚钱效应显著提升。鉴于港股1月中旬以来累计涨幅过大,3月份港股可能会以震荡整固为主,待消化市场获利浮筹后再度回升,投资者可关注板块轮动的结构性机会,包括互联网龙头公司、AI产业链个股、高股息优质标的等。
“3月重要会议的政策预期对港股有一定的支撑效果。”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认为,DeepSeek在AI领域的突破成为港股上涨的主要推动引擎,国内企业正展开新一轮AI资本开支周期。考虑到目前外资对港股的配置比例不高,而港股相对海外主要股指估值仍有较高的折价,港股仍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行业配置上关注三条主线:一是科网股;二是受益于政策支持、景气度回升的内需行业,如电子、汽车等;三是盈利稳定的高分红行业,如金融、电信等。
天风证券全球科技首席分析师孔蓉认为,2024年港股全年收涨超17%,结束四连跌,当前估值仍处历史低位。在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升温、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背景下,中国科技资产风险回报比突出,外资配置意愿回升。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表示,尽管港股自1月底以来已经出现显著上涨,但外资尚未真正参与这轮反弹,仍有很大的配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