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涉外服务中心在深圳揭牌。该服务中心由国务院国资委委属事业单位物资流通国际合作事务中心发起成立,将依托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企业提供市场准入咨询、贸易便利化支持、跨境供应链协调、涉外法律指导等多种涉外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的涉外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融入国际市场。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与合作的热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这一区域的发展,物资流通国际合作事务中心积极整合全球资源,搭建涉外服务平台,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区域环境。
据介绍,根据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涉外服务中心将在全球设立16个海外联络处,分布在全球合作经贸区域商业中心城市,业务辐射128个国家和地区,搭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桥梁,促进大湾区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目前已在印尼设立代表处,业务范围辐射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可为国内企业提供商事服务、资源对接以及供应链支撑、融资服务等多种涉外服务。
数字贸易国际合作城市法律服务平台同期发布启动。作为数字贸易领域提供城市法律服务的创新性平台,该法律服务平台旨在打造集国际法律咨询、风险评估、争议解决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创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的数字技术,在跨境电子商务、数据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多元法律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的法律环境具有独特的优势,三地法律体系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法律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表示,一个专业的法律服务平台能够为跨国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律咨询和解决方案,降低交易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对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物资流通国际合作事务中心主任王校武表示,该中心将通过提供专业的物资流通国际合作服务、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以及推动区域内外的政策协调等,在涉外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国际法律服务层面上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此外,还将致力于培养物资流通国际合作涉外专业人才,为大湾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专业层面的人力资源支持。
编辑 温静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