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横岗到CES:深圳领跑AI眼镜市场“百镜大战”

读特新闻记者 王梓瑞
02-28 21:0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华为、雷鸟创新等头部企业已推出集成AI大模型的智能眼镜产品,闪极科技、云天励飞等深圳本土企业通过合作开发多模态交互眼镜。

近日,AI眼镜市场的“百镜大战”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随着AI技术不断赋能移动终端硬件,AI眼镜作为新兴的智能穿戴设备,成为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新增长点。三星、谷歌、苹果等国际大厂,以及字节跳动、小米、华为、魅族等国内厂商纷纷入局,意图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深圳作为科技之城则在这一领域持续领跑。

广东省可穿戴设备企业居全国首位,深圳占比超80%

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的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约为1.1万家,广东省以超过8600家相关企业的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3.2%。深圳作为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截至2025年,广东省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超过8600家,其中深圳占比高达83.2%(约7155家)。这些企业涵盖智能手表、手环、耳机等多类产品,其中智能眼镜作为新兴品类,近年来吸引大量企业布局研发和生产。

华为、雷鸟创新等头部企业已推出集成AI大模型的智能眼镜产品,闪极科技、云天励飞等深圳本土企业通过合作开发多模态交互眼镜。位于深圳龙岗区横岗的供应链也涌现出大量中小型厂商,提供智能眼镜零部件和代工服务。

CES舞台上的深圳军团:从技术追赶到创新突破

作为中国电子制造与创新的核心城市,深圳在AI眼镜赛道展现出强劲竞争力。据CES 2025数据显示,38家参展企业推出AI眼镜终端产品,其中深圳企业雷鸟创新、闪极科技等率先亮剑,发布搭载大模型的智能眼镜。二级市场上,深圳雷柏科技、云天励飞等概念股年内涨幅超100%,资本热度与产业创新同步升温。

雷鸟创新联合TCL推出全球首款专为智能眼镜设计的AI大模型,与阿里通义合作优化语音交互与图像识别能力,其V3拍摄眼镜和X3 Pro光波导眼镜成为CES焦点。此外,闪极科技则凭借首款量产AI眼镜杀入市场,搭载索尼1600万像素摄像头和紫光展锐芯片,目标年内出货50万副,并计划拓展海外市场。

闪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渠道业务部负责人何鑫向记者表示:“大家对AI智能眼镜的发展前景和期望值都很高,而且在AI领域,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多样的应用场景。AI智能眼镜作为一个智能硬件载体,其功能有很大的提升潜力。”2024年12月,闪极科技推出的“闪击拍拍镜”首次将“大模型+多模态交互+轻量化设计”整合到不足60克的眼镜框架中,成为AI眼镜市场的现象级产品。尽管根据消费者反馈情况来看,仍有较多改进空间,但该产品已体现出国内眼镜厂商在AI眼镜领域的突破与创新。

深圳眼镜产业的蜕变与升级

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上,雅视光学集团携旗下经典品牌STEPPER亮相,并全球首发人工智能AI镜片。其中“STEPPER OPTI AI”的发布成为展会亮点。发布会现场,雅视集团借助虚实结合的科技舞台,向观众展示了相关产品包括交互性虚拟现实技术、AI人工智能驱动分析以及结合VR和AI技术的专属个性化镜片定制等核心突破。

雅视光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负责人肖铭向记者表示:“深圳眼镜产业的蜕变,本质上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微观缩影。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之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为智能眼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世纪80年代,深圳依托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承接眼镜产业转移,逐步构建起涵盖设计、模具开发、电镀加工到智能穿戴研发的全产业链。如今,这里年产中高端眼镜架超1.2亿副,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5%。在肖铭看来,龙岗区近1200家企业的集群效应,不仅体现在“24小时全球交付”的供应链效率,更在于从光学镜片到各类新型模组运用的技术贯通能力。

在去年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的智能穿戴展区,华为Eyewear Pair系统的量产机型引发关注。肖铭拿起展台上一副看似普通的眼镜向记者解释道:“镜腿内置的微型传感器,能通过骨传导实现通话降噪,而镜片搭载的MicroOLED显示屏,分辨率已达到3000PPI。”据他透露,深圳企业在AR光波导、眼动追踪等核心技术上已实现突破,如影目科技研发的多模态交互系统MetaLensChat,正推动智能眼镜从“视觉增强”向“场景智能”进化。

供应链优势与创新生态共振

深圳智能眼镜产业链以小微企业为主,80%以上为初创团队或中小型科技公司。这些企业专注于传感器、光学模组、柔性元件等细分领域,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全链条协同。横岗一家眼镜代工产业负责人表示:“这副眼镜,从接到客户设计图到量产,我们最快15天就能完成。”

深圳的眼镜供应链早就不只是传统镜架、镜片,一套AI眼镜涉及光学模组、微型摄像头、骨传导耳机、AI芯片等上百个零部件,但在深圳都能找齐所有供应商。该负责人举例称,上周一位客户临时要求将摄像头像素从800万升级到1600万,工程部当天下午就从南山的索尼代理商调来新物料,“如果放在其他城市,光是等进口报关可能就要一周。”

这种效率源于深圳眼镜产业40年的积累。横岗街道聚集着全球50%以上的高端镜架产能,为雷朋、阿玛尼等奢侈品牌代工的经历,让深圳企业对精密制造驾轻就熟。

7年35亿专项基金催生技术“护城河”

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至2020年连续7年,深圳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深圳设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专项基金可给予500万元至1500万元的资助支持,对自主创新项目可给予最高1500万元的配套设施。

深圳智能穿戴眼镜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展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创新活力。随着AR、VR以及AI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眼镜已经从传统的视力辅助工具转变为更为高效的人机交互平台,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感官延伸和便捷体验。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已将智能穿戴纳入重点扶持领域,政府主导建设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加速眼镜制造向“数字孪生工厂”转型。

在产品方面,深圳的智能眼镜企业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新品。这些产品不仅设计时尚、佩戴舒适,还集成了先进的AI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智能化功能,如信息查询、拍摄录像、翻译导航、智能备忘等。此外,智能眼镜还在娱乐、教育、医疗、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这为深圳眼镜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智能眼镜将成为连接智能生活的关键设备之一。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深圳智能眼镜行业将实现快速增长,并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高地之一。从横岗眼镜城到美国拉斯维加斯的CES展会,深圳在AI眼镜这一科技界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上持续领跑。

(部分图片由企业提供)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张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王梓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