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体检,发现有两个小肺结,儿子花上千元买回两瓶新会陈皮,让我平常泡水喝。自古有“陈皮宜五脏,统治百病”的说法,中医入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理气、燥湿、健胃、祛痰、止咳的功效。既然是“一两陈皮一两金”,不喝出点感觉出来总觉得辜负了儿子的一片孝心,于是每天焖一杯白茶也好,泡一壶柠檬水也罢,都喜欢掰少许陈皮加入其中。
前几天,内江市资中的朋友小陈送我一箱从老家带回来的柑橘。打开一看,比市场上买回来的柑橘个小,外表的橘红光泽度也不鲜明。原来,资中一带早已成了花果山,遍山的柑橘、枇杷、黑桃等各种果树,就连住在镇上的小陈家后院空地里也植有几棵柑橘树。据小陈介绍:院子里树上结果,林下养鸡,全凭自然生长,从未给果树打药,更未使用过“保鲜剂”,是纯天然的放心果。
小陈走后,我脑子里忽然冒出来用这些柑橘果皮自制陈皮的想法。
用手机搜索出几段做陈皮的小视频,首先从清洗切皮、晾晒控水做起,用十来天时间走完三蒸三晒的流程。
第一道程序是将洗净晾干的每个资中柑橘用三分法划开,取出果肉,将柑橘皮在自然条件下晾半天时间,蒸二十分钟后均匀摆放晾晒在向阳的飘窗上。飘窗上整齐铺陈的柑橘皮吸引了邻居家的小猫䑛䑛,䑛䑛身上也有深一块浅一块的橘红色的毛发,加之䑛䑛黏人的性格,甚是惹人喜爱。上午阳光照耀飘窗的时候,路过的䑛䑛一连几天都跃上飘窗外的阳台,伏在阳台的角落目不转睛地看护着晾晒的柑橘皮,仿佛是恋上了同类一样,样子甚是可爱。
第三遍晾晒结束后,䑛䑛对空空荡荡的飘窗不再有兴趣了。我用装麦片的两个空瓶将自制陈皮封装起来,从外观色泽到嗅觉上与儿子买回来的陈皮进行比较,作为外行的我几乎难辨伯仲。
制作完成后,我得意地把自制陈皮的几段视频发在自家微信群里。没料到儿子迅速回复“老爸:工艺是对了,但要经历几年陈化的才叫陈皮,要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光照好时要从瓶子里取出来晾晒晾晒又再封装才行。存放越久,品质和口感越醇……”
其实,陈化的过程就是缓慢氧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省不了,急不来。
民间“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说,也是指陈皮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才会有更好的品质。就像生活中的朋友情感,相处久了,才能见人心。
这时,我从书房里取出两张卡片,工整地写下这几行字:“品名:自制陈皮”“商标:心灵鸡汤”“原料产地:中国内江市”“出品时间:2025年1月”。也许,过些年再打开这两瓶自制陈皮泡水,品出的滋味不是那些花钱买来的普通商品;品出的,是满园的一缕缕清新果香和陈化后的一段段醇厚光阴。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