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

陈冬平
02-28 14:57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摘要

雨水节气,降雨自然是平常事。

一觉醒来,已是早上7点多钟。看看窗外,雾蒙蒙的。原来,一场春雨不期而至,从地面潮湿的样子看,雨应该是从昨夜开始的。雨水节气,降雨自然是平常事。关于“雨水”的节候特点,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说到雨,首先闯入脑海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雨水节气,天降喜雨,顺时应势,美景好事。经历寒冬,天气比较干燥,大地和万物都需要雨水的灌溉与滋养。农民根据季候安排农事,讲究“不违农时”。“雨水”之后,春耕陆续开始。土地、庄稼,树木、蔬菜,因为雨水而有活力,生机盎然。雨水前后,经冬作物如油菜、冬小麦等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所谓“春雨贵如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蛇年元宵晚会武汉分会场,武汉歌手冯翔携手祖籍湖北荆州的台湾歌手周传雄共唱的歌曲《汉阳门花园》,让我这个老家邻近武汉的湖北人瞬间破防。“……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晴天都是人,雨天都是伢……过路的看风景,住家的卖清茶……”《汉阳门花园》的结尾,融合了广为传唱的《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武汉民谣与湖北民歌的巧妙融合与“对接”,让楚韵汉味有了更为宏大、澎湃的情感脉动,乡愁乡思有了更加亲切、平易的表达。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堪称描写元宵夜盛况的扛鼎之作。该词的开头这样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词中写元宵节的“灯”——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词人想象奇特,把“火树”写成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喻作流动的烟火。细想一下,元宵夜里,那些落下的焰火,正如夜空繁星点点,又似春雨淅淅沥沥,颜色、声音、动感、形态等等,各尽其妙,令人难忘。

我很喜欢当代诗人方向的诗歌《出神》,也曾为此写过一篇评论,觉得这是一首难得的好诗。情感真挚,意蕴丰沛,诗意盎然,哲理深邃。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等拿捏、表达得十分得体、到位。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看到好的雨落到秧田里/我就赞美;看到石头/无知无识,我就默默流泪”。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就怦然心动。

“好的雨落到秧田里”,正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具体而形象的写照。在春天,“雨”,上天所赐甘霖,当然是“好的”;“秧田”,人力耕种希望,自然也是好的。“好的雨落到秧田里”,自然与人力合拍,客观与主观同步,真正是“好上加好”“美美与共”。一切美好的人、事,物、景、情、理,尽在其中。所以,才有诗人“我就赞美”的直接抒怀。

吃罢早餐,出门走步。小雨已经停歇,天色逐渐开朗。迎面而来的,是微凉的风,但是不冷,有一种“吹面不寒”的舒适、惬意的感觉。大街小巷,烟火气弥漫。空气湿润润的。春天来了,雨水到了,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水,是这个时节的精灵,带给大地盎然生机。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灵。水,泽被人类,滋润万物。中国古人善于从物的自然属性中,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和社会意义。例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代表了傲、幽、坚、淡四种品格,又分别喻指高洁志士、世上贤达、谦谦君子、世外隐士。

水润物,水利他;水自持,水谦恭。“上善若水”。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所以,《道德经》上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雨水除了灌溉田地,调节气候与土壤墒情,湿润空气,滋养树木、花草与庄稼,助力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还有很多的用途。如泡茶、炮制丸药等。《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写到了贾母带着刘姥姥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到妙玉所居的栊翠庵喝茶的事。

在为贾母奉茶时,妙玉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吃了半盏”“老君眉”,“便笑着递与刘姥姥”“尝尝”。请黛玉、宝钗等到耳房内品“体己茶”时,妙玉用的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这水是从梅花瓣上收集的雪,装入瓮中埋在地下,珍藏五年后才启封使用的。

古人认为,雨水、雪水等“无根水”天然纯净,烹茶更显清冽。而梅花上的雪水更添幽香,象征妙玉高洁孤傲的性格。所谓“无根水”,是古代的一种药引或取水方式。《西游记》第六十九回中,孙悟空说:“井中河内之水,俱是有根的。我这无根水,非此之论,乃是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做‘无根水’。”

《红楼梦》第七回中,薛宝钗向周瑞家的应询介绍“冷香丸” 的配方与制备方法时说,要采集春、夏、秋、冬四季的白牡丹、白荷、白芙蓉、白梅之花蕊,采集“雨水、白露、霜降、小雪”四时来自“雨、露、霜、雪”的无根水,辅之以蜂蜜、白糖来调制。真的是“只难得‘可巧’二字”。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雨润大地,春意盎然。雨水时节,草木萌动。时雨时晴,冷暖交织。正如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