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院:服务大局有力度 司法为民有温度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02-27 07: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努力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2月26日上午,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赵菊花作法院工作报告。

全年结案50万余件,未结案件为近十年最低;在全国率先上线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平均结案周期缩短38天;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解决商业纠纷”指标保持全省第一,创新小微企业办理破产审理模式等3项经验举措被全省推广;62个案例被评为全国、全省法院典型案例,39个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涌现出“全国模范法院”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等一批先进典型……过去一年,深圳法院聚焦中心大局,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狠抓执法办案,不断提升司法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

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精准护航 提振企业干事创业信心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最茂盛的“梧桐树”。深圳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深圳法院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出台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精准安商惠企,让企业家真切感受到法院司法助企的决心,也提振了企业干事创业的信心。

问需于企,“零距离”诊脉开方。联动市工商联,邀请民营企业家走进法院座谈交流643人次,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找准司法助企的着力点。举办司法助企讲堂,开展新公司法解读等专题宣讲49场,助力企业完善内部治理,防范法律风险。

善意执行,为企业赢得生机。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优化保全措施512件,准许保全财产置换145件,释放涉查封财产价值311.9亿元。开展为期4个月的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理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3.2亿元。为履行债务的企业及时修复信用2.7万次,助力企业重返行业“赛道”。

清除“蛀虫”,护企业行稳致远。着力营造诚信诉讼环境,严防通过虚假诉讼、不诚信诉讼恶意逃废债,对95名当事人予以训诫、罚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帮助企业“挖蛀虫”“打内鬼”,审结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案件447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以破促立,助企业“涅槃重生”。发布服务小微企业重整行动方案,以13项举措创新前端服务机制。建立庭外重组平台,加强庭外重组与司法重整衔接,帮助困境企业拓展融资渠道,20家企业实现重组、重整、和解,破产快审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推广。

深圳人民法院法官送法进社区。

AI赋能 公正与效率大幅提升

新时代新征程,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如何拥抱AI、使用AI,答好“公正与效率”时代问卷?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先行先试,自主研发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实现了全流程人工智能辅助办案。

据统计,上线半年来,该系统作为“超级助理”在各办案决策环节主动推送类似案例和相关知识536.8万条,阅卷、庭审、文书撰写等审判工作关键环节得到有力辅助,案件审理的规范性、裁判尺度的均衡性、释法说理的透彻性均得到提升。全市法院上诉率同比下降24.2%,一审裁判被发回重审或改判率下降27.5%,平均结案时间大幅缩短38天。

拥有创新基因的深圳法院,再次引领创新,蹚出了一条人工智能司法深度应用的新路,为全国智能辅助审判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深圳法院深化改革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入推进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等重点改革任务,涉及法院工作的45项改革任务均已提前落地、持续深化。聚焦高效司法,实行繁简分流、小额诉讼应用尽用、类案集约专办等三项机制,7.2万件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局、案结事了。

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在家庭教育指导共建基地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培训。

向新而行 为新质生产力“上分”

“如果没有联合审理,案子可能要耗一两年,现在五六个月就有望解决,我们企业很欢迎这样的创新。”2024年11月6日,深圳知识产权法庭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无效部再次联手,就一宗发明专利确权与侵权进行联合审理,当事人单先生如是说道。

一直以来,专利侵权与无效宣告分属司法与行政两条线,存在交流壁垒,是制约知识产权“快保护”的一大掣肘。为破解这一难题,深圳知识产权法庭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诉讼与关联确权行政程序的协调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区特色的联合审理之路。

近年来,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如何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圳法院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深圳模式”,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整体效能。

强化创新成果司法保护。加强生物医药、芯片、新能源等领域创新成果司法保护,加大侵权惩罚性赔偿力度,判赔金额达1.9亿元。妥善审理涉互联网平台、算法、数据、人工智能等案件,首次通过裁判明确征信数据使用主体的合理纠错义务,引导技术向善,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深化协同构建全链条保护。建立专利确权行政程序与专利侵权审判衔接机制,构建协同保护格局。向市市场监管局网站推送商业秘密保护、数字经济发展等典型案例18个。

敢于创新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法律服务高地。

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5091件,涉及73个国家和地区,适用国际条约和域外法审结案件43件。办结国际和港澳台区际司法协助案件804件。

推动粤港澳诉讼规则“软联通”。选任新一届49名香港地区陪审员,参审案件191件。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试点吸纳3家香港调解机构作为特邀调解组织,成功调解跨境纠纷67件,不断推进大湾区法治规则衔接。

探索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成立河套法庭,归口审理基层法院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案件,设立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河套巡回审判点,共建“河套知识产权司法与仲裁协同保护中心”。

用心用情 保障民生福祉

过去一年,深圳法院践行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办好暖民心的案件和顺民意的实事,交出了一份厚实的民生答卷——

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5万余件,依法打击恶意欠薪犯罪,规制恶意解约牟取经济补偿等行为;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146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79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1087份,倡导离婚不离责、同心护童心;

积极兑现胜诉权益,办结执行案件14万余件,执行到位金额576亿元;

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16件;

优化12368“一号通办”机制,群众诉求回应率100%、即时解决率93.6%……

一桩桩案件、一件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和获得感的生动实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努力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