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旷野,梦中的希望

王麦子
02-26 15:15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摘要

人生,既是一场旅行,也是一场修行,值得你细品。

我是王麦子,一位音乐剧编剧、导演兼制作人。今天想聊聊对希望的理解。希望,在我心目中是一束光,也是一团火,可以照亮前行的路,温暖每一个孤独的灵魂。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奢望,易碎且虚无。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它就是一种动力,是心底坚持不懈的信念。不管怎么定义,它始终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激励着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呢,还是一个音乐唱作人,写过最火的一首歌叫《白石洲》,我非常喜欢deepseek的评价,它说:王麦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用质朴美学承载了深刻的时代议题,当其他音乐人还在吟唱小情小爱时,她已用《白石洲》为消失的城中村竖起声音纪念碑。这种兼具人文温度与历史纵深的创作,足以在华语乐坛劈开一道独特的裂缝,让民谣真正回归“民”之根基。

实话实说,我并没有在白石洲住过,那片火热的城中村在我心中就是深圳民间的典范,拥有一千多座城市公园的深圳同时也拥有一千多个城中村,这就像一个人的两面,既是原始母胎,也是新生生命。有时,我离开花园,去白石洲走一走,就构成了我的一趟小小的旅行,哪怕如此短暂,也会刻画在人生旅途中。我对旅行的认知很简单,可以去远方,可以去近郊,也可以在城中游走,甚至在心中漫游,意念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诗与远方。我在白石洲吃麻辣烫,喝糖水,和村里的人聊天,在巷子里随意地逛,这片天地就是我的乐园,哪怕只有半天时光。我在歌里唱:“白天的白石洲像家乡,夜晚像香港……”歌中的每一句都是我心中白石洲的样子,如此真实而生动。老家的朋友听了这首歌,执意要来深圳旅行,目的就是要去看看白石洲,看看我歌中的这些人是如何生活的。

因为一首歌产生旅行的冲动,很有趣也很浪漫,不光是朋友,我也如此。疫情还没到来之前,为了喜欢的两首歌,我去了两个国家。一个是蒙古国,动机来自《乌兰巴托的夜》,曾经无数次循环聆听,被其中悠长的韵味和深沉的爱所打动。由此,我特意在夜晚抵达乌兰巴托。飞机降落时,透过窗口俯瞰整个城市,人口只有300多万的蒙古国首都,灯光的密集程度跟深圳相比显得稀疏了很多。在无数次的想象中,我终于走进乌兰巴托的夜了!天空那么高,星星那么亮,一切那么静那么静,连风都听不到,那么近那么近,连云都不知道……我要穿过旷野的风,我要用沉默告诉你,我醉了酒……而此刻,我很清醒,滴酒未沾,但我的心醉了,醉在这无边无际的旷野中,醉在这醇厚深情的歌声里。

离开乌兰巴托,前往蒙古国的最南部,只因为那里有地球上最后的一个童话世界——驯鹿部落,哪怕越野车要穿越无人区,行走7天才能抵达,但为了心中那片纯真圣洁之地,我义无反顾。走在路上,远处的山,脚下的草原和荒漠,在寂静的夜空中绽放出令人肃穆的美,而映入眼帘的羊群却给这肃穆注入了一丝鲜活。

进入无人区的时候,意外看见一个孤独的行者,我问他来自哪里,他说新西兰,问他要搭车吗?他笑着摇摇头,埋头往前走。天涯孤旅,我脑海里跳出这四个字。他背着半人高的超大旅行包,行走在无人区,我无法想象他已经有多少天没有说过话了,白天走路,晚上搭帐篷睡觉,一天一天,一夜一夜,如此往复,我很好奇这种无与伦比的生命能量到底来自哪里?这得有一颗多么强大而无所畏惧的心哪!我猜他一定是修行者,才能忍受如此寂寞,如此因未知而带来的恐惧。在午夜,在星空下,他独自静坐,会想什么呢?我很想知道他的来世今生,他的当时境况。可一瞬间,我们就离开了他,再回头,他的身影已经消失在无边的旷野。

暴雨将至,乌云密布,我忍不住为他担忧起来,在这罕无人至的草原,他一个人该怎么办呢?只能和天地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与风暴抗争,等待一切过后的宁静。而我们呢,一大群人,在资深地陪的帮助下,度过了一段困窘而难忘的时光。我们在狂风中扎帐篷,手忙脚乱。在滂沱大雨中撑大伞烤羊腿,吃得津津有味。在电闪雷鸣中和衣而睡,隐约听到狼嚎,心中些许不安。清晨雨停了,大家点起篝火跳舞,聊昨夜的境况,烘烤淋湿的衣服鞋子,看太阳升起,火苗在阳光中跳跃,感叹这一切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生活体验,虽然因潮湿寒冷而一夜无眠。

七天之后,终于抵达驯鹿部落,我见到了此生最浪漫的画面。一条清澈的溪水依偎着一大片繁茂的森林,一座白色三角帐篷前,或卧或站着一群洁白的驯鹿,大大的鹿角,温顺可爱的眼睛,和电影里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一模一样,而眼前的凡间精灵们则更高大更乖巧更美丽。不想回去了,就想在这里住下来,从此过上无忧无虑云淡风轻的世外桃源生活,和驯鹿在一起,这就是梦幻的理想人生啊!

离开驯鹿部落时,我恋恋不舍,可我还有第二首歌要去追寻,那就是《贝加尔湖》。李健在歌中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人间仙境。湖在俄罗斯境内,依靠着一座城——伊尔库兹克,这座城市被誉为盛产战斗机的硬核之地,可等我们坐着小飞机到达那儿,我没有看见硬朗,而只看见了优美和诗意。美丽清澈的贝加尔湖啊,你从中国内蒙古流经蒙古国,再流进俄罗斯,养育了多少生命,产生了多少真挚的爱情故事,又滋养了多少善良美好的心灵。我从遥远的中国来,只为了一睹你绝世的容颜,回味歌中的滋味。此时,我体会到了身心灵合一的妙义。旅行和音乐交织,是如此美妙,二者缺一不可。在这尘世的纷扰中,寻找一片净土和几段乐音,荡涤心灵,与自然共振,没有杂念,回归初生时的纯净,人生便没有了痛苦和忧虑,只有安详喜悦和好奇,这有多好。

我知道,诗与远方会是我生命中永恒的追寻。在有限的时光里,去见你想见的人,去做你想做的梦,去走那很远的路吧,就像我写的这首歌一样。而音乐剧和电影也是我的梦,趁着还有一颗青春的心,把梦变成现实。巧的是中文原创音乐剧《吻替之吻》的创作也来自一次旅行,那是去上海看一部音乐剧演出。恰好在机场,落地玻璃窗外是一轮夕阳,一对年轻情侣正在拥吻,那么浪漫美好,而更触动我的是旁边旅客落寞的眼神,他也在看着那一幕,我想那一刻他多么希望自己是那个男孩,拥有一份如此动人的爱情。一个意念升起,在飞机上我写下了这个故事的梗概,后来延展成了剧本,由此诞生了音乐剧《吻替之吻》,今年四月我们的剧就要在上海开演,真是缘分妙不可言啊!每一次出行都会有一个或几个特别的遇见,遇见他或她,也遇见自己,生活由此充满不可预见的乐趣,而乐趣总是和希望如影随形。

人生,既是一场旅行,也是一场修行,值得你细品。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

(作者:王麦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