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制约东部能级提升的“交通瓶颈” 市人大代表呼吁进一步加速推进深圳东部地区交通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02-26 15:14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城市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优质资源向原特区外和东部地区倾斜”,其中龙岗中心区、坪山中心区、大鹏环龙岐湾等东部重点片区的发展更是备受关注。如何进一步加速深圳东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市两会的热点之一。

“对标深圳‘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交通发展的目标要求,对比市中心区及西部地区的交通发展情况,深圳东部的交通先天不足、建设滞后等问题仍较为明显,可以说已成为制约包括龙岗在内的东部片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市人大代表张春杰、彭莺、靳海洋等热切呼吁,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利用效能,加速推进东部中心交通高质量发展,打通东部大发展的“交通瓶颈”。

东部交通基建“补课”亟待加速

龙岗区属于原特区外,且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交通不便曾经是“老大难”问题。随着特区一体化进程加速和城市东进战略的落实,龙岗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数据显示,仅是“十四五”期间就有行经龙岗的14号线、16号线、3号线四期通车,全区轨道里程实现110公里的突破;路网规模由建区之初的284公里至目前的超过1650公里,形成了“四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和“八横七纵”的干线道路网体系格局;特别是去年,龙岗交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地铁3号线四期开通,完工新改建道路30条,涉及道路里程约13公里。

张春杰代表多年来跟踪调研深圳东部交通建设问题,他向记者表示,即使东部努力“补课”,但进度依然明显落后于中西部。以东部最重要的行政大区、产业大区龙岗为例,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首先是重大交通枢纽布局不足。受区位限制,机场和港口无法布局;铁路枢纽方面,整个东部地区仅有“一主两辅”,且三个站到龙岗中心的时空距离均在30分钟以上,深圳东站仅为三等站,枢纽能级不足、接驳不畅,周边交通拥堵、公配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是轨网线站规划布局亟待完善。他表示,目前龙岗区轨网密度为1.33km/km²,与市中心区差距较大;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批复结果来看,对东部意义重大的21号线和18号线两条轨道快线均未纳入批复。

三是干线路网布局尚待完善。龙岗对外联系的通道不足,压力都在机荷、深圳外环、水官几条高速上,高峰时期拥堵问题突出,对于龙岗中心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已产生严重的障碍。此外,区内干线路网衔接薄弱,导致“最后2km”出行不便,“例如,龙岗中心城和宝龙街道作为区内核心区域,也缺乏快速直达线路,二者间交通出行时间都要40分钟左右。”

提速东部交通建设支撑产业项目落地

东部是深圳重要的产业腹地,近年来引入了包括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织密东部特别是重点区域的交通网络,对于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发展意义重大。

为此,张春杰代表建议,深化研究轨道交通21号线、10号线东延等线路在龙岗中心城设站的可能性,解决长期以来龙岗中心城“有环无心”的轨道交通布局;同时,建议东部快轨路线经龙岗并在深港科教城设站,南向接入罗湖口岸与香港北环线贯通运营,实现深圳东部与香港快速联系。在龙岗区内的路网建设方面,加大对重点区域发展、重大产业落地项目配套的交通支撑,如:加快推进盐龙大道南段建设,支撑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横岗光学智谷;加快深汕路(龙岗大道至坪山大道段)整体改造提升,推动东部产业发展与升级转型特别是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龙岗区黄阁路(南延段)、龙飞大道南延建设,推动大运片区和龙岗中心区开发建设;加快坪西路(坪盐通道-鹤鸣路)工程建设,强化国际低碳城与龙岗中心片区的交通联系;加快嘉湖路改造完善工程建设,支持罗山技研发与制造基地与辅城坳金融与产业服务基地的发展等等。

靳海洋代表则对深圳东站的能力提升和“大布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认为,作为深圳东部接驳功能齐全的交通枢纽,深圳东站应发挥综合性交通枢纽引领经济辐射格局的关键作用,在深圳东部都市核心区建设和推动深港合作中扮演应有角色。他建议,推动深圳东站向普铁与高铁混合枢纽转型,承接深圳北站部分客流;同时,强化东站城际铁路衔接能力,推动东站构建与地铁、BRT等多种公交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换乘中心,并进一步探索与广州、东莞、惠州、香港城际互联互通;此外,以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打造高品质综合型枢纽服务生态,激活东站及其周边商业价值。

吁请交通建设项目资金向东部倾斜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大,原特区外特别是交通设施“短板”明显的东部地区,对加强建设资金保障的呼声更大。

张春杰代表向记者透露,由于“僧多粥少”背景下,部分重大项目资金保障明显不足,包括东部过境通道、盐排高速以东段等重点项目的建设都受到影响。他建议,进一步加强东部地区重大通道建设资金保障,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政府投资综合效能。一是充分梳理建设周期较长的重大通道项目,切实保障建设资金,尽快完善东部干线路网布局;二是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解决道路建设资金问题。

彭莺代表对此表示赞成,她表示,鉴于原特区外各区面积普遍较大,需要配置的轨道交通资源更多,在划分市区政府投资事权划分时不应忽视原二线关外各区在轨道交通方面的巨大历史“欠账”,希望市级层面充分考虑轨道交通项目实施的历史情况和原特区外各区的实际情况,助力全市均衡发展。

编辑 李斌 审读 杨渝嘉 二审 李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