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在市民中心礼堂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深圳在经济、科技、民生、教育等领域的成就,并对2025年的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在这份沉甸甸的报告中,“南山元素”格外令人瞩目。2024年的南山区成果丰硕,2025也承载着更多期待。让我们一起看看2025年的南山将有哪些新使命。
打造经济新引擎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深圳将全方位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其中,多次提到南山区的商圈建设和总部基地发展。
报告提到,2025年深圳将:
●高水平打造福田中心、后海一深圳湾等世界级商圈,建成开业蛇口K11 ECOAST、宝安大悦城等商业项目。
●加快建设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重点区域。
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深圳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南山区在人工智能、低空与空天等产业新赛道持续发力,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报告提到,2025年深圳将:
●开工建设西门子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立讯精密智能模组、惠科新能源、海克斯康等先进制造业项目。
开展产业空间扩容提质行动,加快推进石岩一百旺等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和72个集中连片区域土地整备、开发建设、项目导入,优化实施“工业上楼”政策3.0。
打造科教融合的“无界之城”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深圳将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山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无疑是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撑点。
报告提到,2025年深圳将:
●高水平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打造教育、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无界之城”,推动X9高校院所联盟打造世界级科教共同体。
●支持深圳大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
●办好西丽湖论坛、光明科学城论坛等活动。
●高水平建设深圳河套学院、零一学院。
打造城市活力新客厅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深圳将牢固树立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提升超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现代化水平。近年来,南山区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全面建设全球一流现代化创新城区努力奋斗。
报告提到,2025年深圳将:
●以“完形、显神、创新”为导向提升后海—蛇口湾等重点片区规划水平,增强各项规划的协调性、兼容性、互补性,打造一批城市活力新客厅。
●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积极推进樟坑径直升机场建设、南头直升机场搬迁。
●高水平规划建设西丽高铁枢纽、机场东枢纽和东部交通枢纽等项目,建成通车春风隧道,抓好轨道五期、机荷高速改扩建、侨城东路北延、罗沙路改扩建、深南高铁等项目建设,开工广深高速深圳段改扩建、望海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
●加快建设公明—清林径水库连通、罗田—铁岗水库连通、茜坑水厂改扩建、南山水厂扩建等工程。
●做好内伶仃岛生态保护和自然科普教育。
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深圳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报告提到,2025年深圳将:
●加快建设安托山数字能源、西丽高铁新城、九围国际总部等40个总部经济集聚区。
共谋区域协同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深圳将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以更大力度服务全国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南山牢记使命担当,不仅持续深化深港合作,还不断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书写对口帮扶协作的“南山样本”。
报告提到,2025年深圳将:
●全力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深圳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
●积极推进粤东电力送深第二通道、红海湾海上风电登陆、妈湾电厂煤机环保替代、中海油电厂升级改造、藏粤直流工程(深圳段)等项目。
打造文化新地标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深圳将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深圳担当作为。近年来,加快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区,随着多个文化项目和旅游产品的推进,南山区将进一步提升其文化软实力。
报告提到,2025年深圳将:
●建成投用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湾文化广场、欢乐港湾欢乐剧场,加快建设市文化馆新馆、深圳国际美术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歌剧院、蛇口山音乐公园、新国乐演出基地、前海博物馆等项目。
●完善邮轮母港综合服务功能,发展“邮轮+景区”等联动旅游产品,新推出一批特色旅游线路。
打造宜居宜业新标杆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深圳将坚持人民至上、注重可感可知,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 “民生七优”幸福标杆。南山区聚力民生事业发展,每年拿出80%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九大类民生投入,努力提供一流的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服务和环境保障。2025年,南山区将持续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