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陆数科首席科学家刘健庄:让AI在各行各业用起来跑起来|创新创业深圳人⑲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文 耿超逸/图/视频
02-25 22:47
收录于专题:创新创业深圳人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每天早上八点,中陆数科公司首席科学家刘健庄博士就已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夜幕降临,他时常还在办公室为研发人员提供各种指导。“刘老师总是最早来,最晚走,这种认真负责、敬业奉献的精神,让我们十分钦佩!”同事们不禁为他点赞。

“时间真不够用!”近日,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时,刘健庄这样说。中陆数科公司成立6年间,瞄准深度学习和大模型风口,在各垂直领域推动人工智能(AI)应用。在刘健庄带领下,一群年轻科学家自主研发出中录智能体数智平台、中录智慧档案管理系统、 中录科技成果全周期智慧服务平台、中录工伤认定与鉴定系统,让AI在档案管理、知识产权管理、AI工伤认定与鉴定等各行各业做起来、用起来、跑起来。

四十年AI研发老兵踏上新征程

作为首席科学家,刘健庄是中陆数科公司的中流砥柱。近四十年的研发工作历程,在深度学习和大模型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四十年前,刘健庄和AI结下不解之缘,从北京邮电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起,一直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最终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的他在2011年以前,在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或研究院所度过,发表了200多篇AI方面的学术论文,许多学生已经成为了AI方面的领军人才。

刘健庄

“2012年,我离开了教师岗位,受邀到华为公司从事AI方面的研发,希望将自己的多年所学落地到产品中,为中国创造贡献一份力量。”刘健庄说。在华为,他建立了研究院的计算机视觉团队,12年里完成了10多个研发项目,主要是将AI算法应用到手机智能拍照和自动驾驶产品中,期间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地获授权专利50多件。2024年,刘健庄离开华为到中陆数科公司工作。

创业公司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刘健庄说:“相比大公司,在初创公司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实现个人的想法和追求。”

AI让“数字档案”成为“智慧档案”

在刘健庄带领下,中陆数科一群以90后为主的年轻人闯出一条新路。

智慧档案管理系统,是该公司围绕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首个创新应用。为了打造一套全新理念、真正智慧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他们调研了数十家各级档案管理单位,全面了解其需求与痛点,基于此整理出了从数据生产、管理、治理、检索、解析等核心数据维护功能,到档案鉴定和编研等核心服务功能的全智能解决方案。

2024年6月,刘健庄带领团队到国家档案局,讲解汇报中录智慧档案系统,获得了认可与好评。“回程飞机晚点了,抵达深圳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刘老师有着晕车晕机的困扰,本以为他会回家好好休息一番,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他又准时出现在公司,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中陆数科员工张珈北感慨地说。

这次交流之行也成功让国家有关部门科技司负责人记住了这家深圳企业,他在公开发言中说,在众多公司还在做“+AI”时,深圳的中陆数科已经成功做到了真正的“AI+”,真正将档案从“数字档案”时代带进了“智慧档案”时代。

做深做强AI行业创新应用

近一年来,中陆数科公司陆续推出了多个新产品。

中录科技成果全周期智慧服务平台,是AI在垂直专业领域全周期服务的示范,将对知识产权领域从业人员带来极大的效率与便利性提升。

AI工伤认定与鉴定系统,则是该公司打造的工伤认定与鉴定全流程智能解决方案,该产品与其它产品不同,不是服务专业人员做认定与鉴定工作,而是要全流程替代人力完成相关工作。

展望未来,刘健庄充满信心。他说,深圳作为中国创新之城,依托政府敢于创新的魄力以及对创新企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诞生大量的技术驱动型企业,从政府到企业对于AI的接受度普遍较高。在当前AI的风口,坚持技术应用创新带动基础技术创新是适合深圳AI发展的路径。“中陆数科选择AI垂直行业落地赛道,就是希望通过做深做强AI在行业的创新应用,将AI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进一步带动AI基础技术的创新。相信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陆数科定能更上一层楼。”

编辑 温静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文 耿超逸/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