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假冒家长充值游戏,家长申诉退款难举证难,网友呼吁游戏平台完善审核机制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
02-19 08: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春节期间,我无意中发现两个女儿用手机冒用我们家长身份信息充值玩游戏,前后近5000元,找到网易游戏客服要求退费,经协商对方表示只退一半的钱,我没同意。”2月17日,在深打工的家长阿芹(化名)向记者反映。她一方面希望平台能全额退款,一方面呼吁平台应完善游戏登录、充值机制,比如加入人脸识别复合验证的方式防止孩子盗用。

阿芹说,她常年在深圳打工,孩子在老家由父母和舅舅帮忙看管,过年时孩子没隔两天就跟她要微信红包,她觉得反常,追问下才知道孩子拿红包充值玩游戏了。阿芹说,孩子充值玩游戏的钱近5000元,有1800元是之前充值的,还有3000多元是过年前后充的。

对于孩子是怎么冒用大人身份信息的,阿芹说是孩子翻老家的户口本看到的。“我找到游戏平台申诉,他们说查后台是有实名认证的,只要身份证号和姓名对上就行了,可是这样有漏洞,孩子要找大人的身份信息太容易了。”她认为游戏平台方审核不严,希望能在游戏充值时加入人脸识别,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孩子通过冒用大人的身份信息绕过防沉迷系统。

就阿芹反映的情况,记者咨询北京金诚同达(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文翔了解到,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果确实是未成年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充值,家长有权主张游戏平台全额退款,不过家长也负有证明义务,即证明充值未经家长允许,是未成年孩子所为。

在黑猫消费者投诉平台,记者搜索发现仅春节前后类似投诉就有30多条,而且不少家长也遭遇了退费难、举证难的问题。“孩子拿家长名义绑定游戏,为什么充值的时候没有人脸识别?”有多位网友发出跟阿芹一样的质疑,呼吁游戏平台能尽快完善。

对于未成年孩子冒用家长信息充值玩游戏的问题,游戏平台方有完善相关审核机制的责任,家长也应负起监管责任,妥善保管手机、身份证、银行卡及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家长应收集相关证据,同游戏平台方协商;协商未果,还可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诉讼主张权益。

在黑猫消费者投诉平台,有不少类似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信息充值后,家长愤而申诉退费的。

有不少网友也建议游戏平台应完善相关审核机制。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