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朋友邀约,去梅州市蕉岭县玩。从香港西九龙乘坐高铁,途经深圳北站,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梅州西站。一路兴奋,辗转到蕉岭县长潭镇高陂村。朋友家的小婶,骑着摩托车,在村委会前接我。夜晚,无涯的黑暗笼罩着大地。没有路灯和星星,只有来自旷野和山林的风。小婶骑摩托车载着我,一路疾驰。
到了朋友家,相聚甚欢。又一起驱车到邻近的麻坑村,在云栖谷1978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园住下。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写在济宁运河边,有座小博物馆客栈。客栈里收藏着各种器物,让游客和考古学家们感受到流动的时间和过往的历史。以为是小说虚构,未曾想在现实生活中,有相似的景象。进了产业园,看见小山坡上有位身披铠甲的将军骑骏马的雕塑,真人大小比例。上了坡,往右手边走,是两栋小楼。朋友将我们带入大厅。眼见黄永玉先生的12生肖雕塑,围坐在产业园的大沙盘四周。一朵朵云似的灯,挂在大厅上方,自然黄晕的光,铺洒下来。不远处的柱子旁,摆放着许鸿飞的雕塑作品。深圳的巨人展上,肥硕的身体,肌肉的纹理,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在蕉岭县看到“肥女”扎着丸子头,掩面思忖,心生一静。原来,这是一间青旅民宿。前台大厅,像是艺术家的沙龙、画廊、咖啡厅,或者是工作室。
办好入住,到隔壁的小楼休息。沿着手扶楼梯,踩着油光发亮的水磨石,时光再次穿梭。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市中心的酒店里,曾经上过这样的楼梯。古朴、守旧,还有些时代的回忆。三层小楼,每间客房以互联网时代的高频词汇命名,像创想、代码之类。进了房间,青旅的品位和格局,陡然成了瑞典的简约和现代。就连喝水的马克杯也是北欧风格,杯体雅致,手柄圆润,使用起来非常舒适。
图:胡明晓
第二天一早,朋友被窗外的鸟鸣吵醒。我们来到民宿大厅吃早餐,遇到盛情的老板娘。她细心地为拿铁拉花,爱心、树叶,还有形态各异的云朵。AI时代的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作为接受服务的对象,是云端,不管你在何时何地,都能享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生活中的云,是天空的一道景观,纯属自然现象。这家民宿,从整体设计到细节装饰,还有艺术品收藏,使“云”的概念具象化。
出了大厅,往园区的中轴走,岔路口摆放着一个深井水泵。1985年12月,由上海机械施工公司深井机械厂制造,型号6JD36,各种技术参数依稀可见,红色的飞流牌标识紧贴泵身。它像展品一样,被陈列在路旁。水泵锈迹斑驳,一眼瞧见,那是使用过的物件。细算起来,近40年的历史。走过岔路口,又是一座三层小楼。楼后的一棵百年樟树,冠盖如云,比楼体高出很多。这座小楼的名字叫创意工坊,其实由1978展览馆和醉美书房组成。一面书架,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两层楼高,摆放着长潭镇辖区内图书馆的部分藏书。听朋友介绍,1978年筹建长潭电厂,这里原是电厂的生产区。作为大型水利基础设施,作用于防洪、灌溉、航运等。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当地居民印象最深的,恐怕是热火朝天地参与电厂建设。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融入时代的洪流,奋力拼搏。当年靠体力,挑石担的人群里,有位懵懂的少年,十年寒窗,成了80年代方圆几百里地的唯一大学生。如今的旧厂新改,是这位少年反哺家乡的倾情之作,起名为“云栖谷1978”。
创意工坊的外墙上,马赛克拼贴出“水墨长潭,云栖蕉岭”的字样,水、墨两字用铅色,长、潭两字以绿色的深、浅色差区分,斜角排列。长字的右下处,潭字的上方,规矩摆着四个方块大字“云栖蕉岭”,现代而衍生拙感。此处,与园区内另一座小楼外墙遥相呼应的,是一片“文字云”。以“努力成为一个很哇塞的人”为核心,横竖排着“自律”“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等年轻人爱看的文案。
创意工坊的楼前,陈列着一个老物件:英国两栖军用卡车,名曰“壮汉”。外形奇丑,动力不俗,自重9吨,最大重量14吨,全长6.36米,具备两栖泅渡能力。车体的尾部装有两个喷水推进装置,用于水中行驶。该车型在20世纪80年代,从英国陆军手中退役。如今,笨拙的“壮汉”,停歇在轻盈的云朵张拉膜下。车位下是石窟河洪水退后,留下的一堆乱石。精心与刻意,营造出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
顺着山势,往上走。山腰处,一座“珞云亭”悄然而显。古亭飞檐翘角,朱红圆柱,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朋友说,在石窟河对面,还有一座古亭,叫“珞樱亭”,与之呼应。我恍然大悟,两座古亭沿袭了武大校园内古代建筑的风格。珞珈山上的求学之路,正是蕉岭少年的涅槃之时。那位在电厂担石的少年,考上了武大。对建筑、设计颇有兴趣的老板娘,是他的大学同学。旧厂新改前后,多位校友捐赠,园区内的字画、艺术品,与武大校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园区附近,位于石窟河长潭峡谷段,早以发电为主,形成了国家4A旅游风景区。朋友带我参观了素有“岭南日月潭”之称的长潭水库,水流深邃,湖面清澈,别有一番景致。再一起乘船去桫椤谷,见到被地质学家称为“活化石”的远古植物——桫椤。蕉岭,中国长寿之乡。云游蕉岭,随心而行,未及丘逢甲故居、客家围村,下次再去。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