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思芯科创始人谭章熹:来深创业是深思熟虑的决定|创新创业深圳人⑧

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文 杨浩翰/图 苗威 梁一航/视频
02-14 18:03
收录于专题:创新创业深圳人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先动手修船才能学会造船,做芯片研发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先动手修船才能学会造船,做芯片研发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半导体每两年就会迭代一次,得全力投入马不停蹄向前进”“我们要做出高性能RISC-V芯片,让中国在开源生态中占据上游位置”……

近日,在位于前海梦工场的公司总部,睿思芯科创始人、CEO谭章熹侃侃而谈,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对他而言,创业充满了激情与挑战,既能够尝试未曾涉足的领域,也能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而选择将事业扎根于深圳,既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也被证明是一个明智之举。

创业就是要做有影响力的事

学习计算机是谭章熹从小的梦想。从清华大学本硕毕业后,谭章熹远赴海外求学,师从图灵奖得主、RISC-V创始人David Patterson教授,并全程参与了RISC-V指令集标准的研发验证以及推广工作。

在博士毕业后,谭章熹曾入职过创业公司,但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并不是他的兴趣所在。“2016年,我的导师在退休时告诉我们‘要去做有影响力的事情’。当时我就觉得应该自己去创业,回到专业本行做处理器。”

定下创业目标,谭章熹迅速着手准备。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时常回国奔走,几乎访遍了国内一、二线大城市。经过深思熟虑,谭章熹最终选定深圳作为自己发展事业的目的地。

“国内半导体产业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是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谭章熹说,现在回头来看,来深圳发展事业十分正确,深圳是一座年轻并且充满活力的城市,这里不仅有浓厚的创业文化,更重要的是,深圳把产业基础、金融资本、人才资源紧密整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半导体企业成长壮大必不可少的要素。

创新的脚步必须一直向前

谭章熹创业所做的事是开发RISC-V指令集芯片,其中V代表罗马数字“5”,表示已经第五代了。与目前芯片行业普遍采用的X86和Arm架构相比,RISC-V凭借开源、精简、模块化的优势快速崛起。

“RISC-V就是基础架构,所有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的芯片都可以基于像RISC-V这样的基础架构设计出来。由于该架构开源的特点,能够大幅降低芯片设计的周期和成本,帮助企业减少昂贵的授权费支出。RISC-V与AI的结合也是当前科技领域的重要趋势。” 谭章熹说。

芯片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性能水平每两年就会翻一番,这也就意味着创新的脚步不能停歇,必须一直向前。因此,谭章熹给研发团队定下目标: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技术更新,做出性能更优的芯片。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谭章熹和研发工程师们依然全力扑在技术攻关上。除夕当天,他们吃完年夜饭就匆匆赶回实验室,一直到大年初一凌晨一点才完成调试工作。“在半导体行业做硬件很辛苦,做原创性技术更是要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闯出一条路来。中国企业想要奋起直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他说。

从企业领航到高校育才

谭章熹带领创业团队不断攻坚克难,睿思芯科迅速成长为RISC-V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已研发出多款高能效、高算力的处理器产品,并与世界500强中的多家芯片核心头部厂商合作落地,为其提供IP授权和SoC定制化开发合作。

除了兼顾创新创业,谭章熹还有另一个身份,他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担任兼职教授,带领学生们做RISC-V有关的课题研究。谭章熹说,为了平衡好企业和高校两件事,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并且乐在其中。

“我不觉得同时做两件事是一个负担,这样做是为了加速培养国内半导体人才。企业经营一般更注重3年内的短收益,而落地一个新想法却是一项长期工程,希望通过推动产学研融合模式促进国内半导体技术发展。”

对于未来,谭章熹满怀信心。“深圳是追梦圆梦的好地方,干事创业要有理想、有激情、不惜力,瞄准目标付诸努力,一定会收获回报。”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文 杨浩翰/图 苗威 梁一航/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