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赏灯——花灯流转,生命永承

刁钰宸
02-12 14:21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摘要

在粤东兴宁,每逢新春佳节,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赏灯,也叫响丁。

在粤东兴宁,每逢新春佳节,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赏灯,也叫响丁(客家话两词同音)。所谓响丁,即前一年添了新生儿的家庭,为庆祝这一喜事,在正月初九至十八之间的一天,宴请亲朋好友,举行隆重的“上灯”仪式,祈求先祖保佑新生儿健康成长,家族财丁兴旺。

兴宁响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原地区的“上灯”习俗。客家人南迁后,将这一习俗带到了兴宁,并逐渐演变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响丁文化。最早响丁只限于家中新添男丁,后随着社会发展,家中新添新生儿都可。2018年兴宁赏灯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


一盏灯,点亮生命的希望

在古代,医疗条件落后,新生儿夭折率较高。客家人相信,通过在祠堂悬挂花灯,可以祈求先祖保佑新生儿平安健康,顺利长大成人。因此,“上灯”仪式成为兴宁人庆祝响丁的重要方式。

最初的“上灯”仪式较为简单,主要是将花灯悬挂在祠堂,并举行简单的祭拜仪式。随着时代发展,生活幸福感不断提高,“上灯”仪式也变得更隆重,更具时代仪式感。

如今,兴宁响丁一般包括以下环节:择吉日迎接花灯,响丁日择良辰举行“上灯”仪式,宴请亲朋好友,燃放烟花爆竹。花灯制作精美,美轮美奂,花灯上通常写有“添丁发财”“长命百岁”等吉祥语。响丁当日,全族人先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祈求先祖保佑新生儿健康成长,家族幸福美满。吉时挂花灯,将花灯悬挂在祠堂正梁上,寓意着新生儿正式成为家族的一员。响丁当日大摆酒宴,宴请亲朋好友,共同分享添丁的喜悦。

盏灯,寄托美好祝愿

鞭炮声声,锣鼓喧天,兴宁老家祠堂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每逢正月十二,是我们老家的响丁日,乙巳年的春节我回老家赏灯。祠堂前,伴随着热闹的人声,火红的爆竹在空气中轰然炸开。金黄的舞龙和着锣鼓的乐律在鞭炮的硝烟中穿梭飞舞。看着那盏象征着新生命的花灯缓缓升起,在古朴的房梁上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花灯上,“添丁发财”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寄托着族人对新生儿及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祠堂里,先祖的牌位下案桌上整齐摆放着“三牲”贡品,长辈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虔诚地祭拜祖先,祈求保佑新生儿平安健康,家族兴旺……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轮回,也感受到了家族血脉的传承。那盏花灯,不仅是一盏灯,更是一份希望,一份责任,它将在我们的心中代代传承……

响丁,不仅是生命的延续,还是希望的开始。那盏花灯,不仅照亮了祠堂,也点亮了我们心中的希望。我相信,在先祖的庇佑下,我们的信仰将顺着流光永恒跃动,我们的希望将随着艳阳岁岁长存。

供图:刁勇辉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张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