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2小时“闪电变脸”!美国邮政一度停收中国包裹,跨境卖家如何应对?

读特客户端综合
02-07 10:24
摘要

此番USPS短暂停收中国包裹,虽然只是一次临时性的策略调整,但是在国际贸易冲突不断升级、出海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更像是未来更加严酷的挑战到来之前,对所有中国企业的一次小小考验。

蛇年开工首日,跨境卖家们就坐上了“过山车”。

美国邮政服务(USPS)当地时间周二(2月4日)晚间宣布,从2月4日起,暂停接收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但是不到1天,USPS又改口称,恢复接收来自中国的包裹。

美国邮政在周三更新后的公告中表示,自2025年2月5日起,美国邮政将继续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所有国际入境邮件和包裹。美国邮政和海关及边境保护局正在密切合作,实施针对中国新关税的有效征收机制,以确保包裹投递受到的干扰最小。

美国零售和物流行业都懵了

短短数小时内“夕令朝改”的态度转变,令许多美国零售商和快递公司深感困惑。尽管主要的国际托运人承诺将维持送货,但由于美国邮政正在研究如何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协同征收小额包裹的关税,因此相关物流仍可能面临中断的风险。

跨境电子商务数据提供商Hurricane Commerce的联合创始人Martin Palmer表示,“此时此刻,我们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试图猜测将会发生什么。两周后,我们可能才会恢复正常。”

纽约咨询公司Supply Chain Compliance联合创始人Maureen Cori则指出,“任何人都没有时间为此做好准备。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特朗普)政府就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指明方向。”

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数据,在2024财年,约有13.6亿件货物通过“最低限度”关税豁免条款进入美国市场,比2023年大幅增长了36%。而眼下一系列混乱的新规和政策,正令许多领域都陷入了混乱。

“看似是 USPS 的行为,但本质上与美国官方政策紧密相关”

已经习惯了美国外贸政策朝令夕改的跨境卖家们,对此反应相当平静。多个跨境卖家均表示:正在关注,但并不着急。“等等看看”、“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北京瀛和(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黄迪律师分析认为,美国邮政此举,一方面很可能是为配合新关税政策调整了业务处理方式。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关税,同时取消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豁免条款。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也在联邦公报上发布“对来自中国的邮寄包裹必须遵循正式的海关入境手续”等通知。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新政策使大量原本免税的小包裹需要正式清关,手续更复杂,导致美国邮政货物积压程度和运营成本上升。美国邮政暂停接收包裹,也可能是出于缓解运营压力的考虑。

相比USPS短暂的风波,加征关税显然对卖家们的影响更大。不仅意味着商品成本增加,还会连带产生更多报关费用和流程,以及更严格的海关申报、税务等多方面合规要求。

“不排除后续再出现反复变化,外贸企业面对的政策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企业要持续关注做好准备。”黄迪表示。

跨境物流不确定性增加,有人欢喜有人愁

USPS停收中国包裹的消息爆出后,媒体访谈业内多方人士发现,跨境卖家们表现“淡定”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暂未正式收到USPS的通知,二是多数商家实际上已经不再采用小包直发的物流方式,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近两年“出海四小龙”(Temu、Shein、速卖通、TikTok Shop)推出的全托管、半托管,逐渐成为中小卖家经营跨境电商的主流模式,5KG以下小件包裹的跨境物流和通关报税,基本由跨境电商平台承担。而一些面向2B市场的大宗出口企业,则往往采用海运将货物发往海外仓,不需要使用小包快件。

所以才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开玩笑:“只有美国留子受伤的世界达成了,爸妈寄的包裹还能收到吗。”

事实上,相比留学生的零星包裹,USPS新政策所波及的更多是TEMU、SHEIN和速卖通这些中国跨境平台。受到关税和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美国当地时间2月5日,多支热门中概股盘前走低,拼多多跌超5%,理想汽车跌超4%,蔚来跌超3%,阿里巴巴、小鹏汽车跌超2%。

跨境行业普遍的共识是,USPS此举仍然是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政策的延续。

这一免税政策最早源于2015 年美国参议院通过的一条法案,允许每个美国境内的法人或自然人,每天免税进口 800 美元的商品。但是让美国立法者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政策间接利好了以销售低客单价商品(单笔订单金额往往仅有几十美元)为主的“出海四小龙”。

通过利用“小额豁免”运送大量小件包裹,“四小龙”在美国迅速扩张,对亚马逊等平台形成竞争威胁。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数据,2024财年进入美国的免税小包裹数量已经达到14亿件,差不多是2022年的两倍,其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跨境电商平台。

从2024年9月开始,拜登政府就开始与国会计划改革中国跨境平台对“最低限度豁免的滥用”。2025年2月1日,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取消了“最低限度豁免”,并且对进口中国对商品加征10%的关税。

而紧随特朗普行政令而来的包裹停收,则意味着跨境物流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从长期来看,这种不确定性还会动摇平台托管模式的可行性。因为一旦停运,平台就要面临货物积压、订单无法按时发出、客户投诉量激增、品牌形象受损、客户流失等问题。而卖家们为规避风险,也会更多转而使用亚马逊的FBA物流。

除了亚马逊,不受美国政府影响的USPS友商们,例如美国FedEx、DHL、UPS和中国顺丰,也可能从中获利。短期内物流需求大增,其他物流公司的仓储能力和运输能力在一定时间内相又对固定,供不应求之下,可能会推动物流价格的新一轮上涨。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关税增加,物流受限,中国出海企业们有什么好办法?

不少跨境卖家表示,对于美国反复不定的关税政策,早已“麻木”,产生了“耐药性”,并且也找到自己的应对之策。

一家经营女士内衣出口的上海外贸公司表示,“提高关税的成本,最后还是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我们只要把售价提高1-2美元,就可以cover这部分成本,消费者大多感觉不到这种变化,所以对我们影响不大。”另一位从事电器出口的湖南商家表示,“中国在这个行业有产业优势,美国本土没有替代品。加再多的关税,漂亮国老百姓还是要用我们的产品。”

其次,为了规避直接对出口产品征收的关税,更多企业开始增加对海外仓的布局,先通过大宗物流将产品运往海外仓库。跨境眼《2023年海外仓蓝皮书》数据显示,1亿-3亿元规模的卖家,使用第三方仓的比例达到78.57%,使用海外仓几乎成为标配。

尤其是“四小龙”加入海外仓战局后,仓储需求暴增,进一步推高第三方海外仓企业的增长。深圳市商务局统计,截至2023年11月,深圳企业建设运营的海外仓面积已超过380万平方米,较2022年新增约100万平方米。“海外仓第一股”易达云的2023年毛利率高于20%。

但是海外仓也有副作用,一方面会带来更高的仓储成本,据硬氪此前报道,2024年美国仓库租金相比2021年翻一番,亚马逊FBA仓的物流费用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海外仓的租赁费用对企业在海外当地市场的动销和库存流转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在合规风险方面,黄迪提到,中国卖家需要持续关注最新的政策法规动态,加强海关申报、税务申报、原产地规则和商品质量的合规审查。她也建议,中国电商运营者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美国海关法规(如Section 321条款)、数据跨境规则、反倾销/反补贴规则,建立内部合规应对体系,必要时设立专门团队或委托专业法律机构。

商务部回应美国邮政署“朝令夕改”

在2月6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美国宣布暂停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包裹后又恢复一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此进行回应。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跨境电商直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到货快、节省费用,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美方近期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并调整小额免税政策,这无疑将提高美国本土消费者的消费成本,降低购物体验。

无论一国的贸易政策如何调整,跨境电商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并没有消失,仍然具有很强竞争力,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何咏前同时表示:“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够顺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优化监管,为跨境电商发展营造公平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也为本土消费者提供更便利、更优质优价的消费环境。”

面对复杂而艰难的国际市场环境,如何使出海之路变坦途?

一方面,中国政府及时出台相应的反制措施。例如2025年2月10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等商品加征关税(15%-10%),作为对美国此前加征关税的回应。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的硬实力,让海外消费者“用脚投票”,同时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本地化合作,通过互利共赢,更好地融入海外市场,实现长期发展。

此番USPS短暂停收中国包裹,虽然只是一次临时性的策略调整,但是在国际贸易冲突不断升级、出海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更像是未来更加严酷的挑战到来之前,对所有中国企业的一次小小考验。

(综合来源:36氪、科创板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秦涵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江晓蚕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