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好人|深圳市飞亚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钟表维修技师刘中华:让“深圳造”手表“一飞冲天”

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02-06 11:3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期,深圳市飞亚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钟表维修技师刘中华获得2024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敬业奉献类称号,这也是他继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南粤工匠之后又获得的一项荣誉。

“手表是一个很简单,也很复杂的东西。说它简单,是因为手表就是一个用来看时间,用来计时的设备。说它复杂,是因为一只多功能手表可能有六、七百个零件,把他们组装到一起要经过上千道工序。”入职飞亚达35年的刘中华回忆起入行之初,自己一用镊子夹起手表零件手就发抖,于是他便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每天在工作台上至少待10个小时,一次又一次地夹零件、放零件,每天工作结束之后都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但刘中华一直坚信,只有坐冷板凳、下苦功夫、啃硬骨头,才能谋大功用。2002年,刘中华代表公司参加深圳市第四届职工技术运动会手表装配工项目比赛,取得了团体和个人双“第一”的佳绩。

到目前为止,最令刘中华骄傲的作品还属航天表。航天表是辅助航天员计时的装备,要适应航天员起飞、着陆、飞行、出舱行走等多种使用场景。从神舟五号开始,刘中华就参与到航天表的研发工作当中,但最困难的,还是神舟七号航天表的研发。

神舟七号航天员需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对于刘中华和团队成员而言,首要的难点就是如何让航天表抵御太空环境中零下80℃的超低温。“在这样的温度下,一般的润滑油会凝固致使手表无法运转。为了找到合适的润滑油,我们就试验了上百次。航天表里的结构非常精细,很多部件的大小都是以‘丝’为单位的,1丝是0.01毫米,大概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8,我们取油的工具是一根最薄处只有1-2丝左右的金属笔,它本身非常脆弱,稍微用力就会折断。有一次,我从晚上8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6点,才把油料一一点到了5只航天表里。”刘中华说。

然而,第一批航天表的送检结果给了团队所有人当头一棒:没有一只表是合格的。经过几十次复检,团队发现,清洗剂不能完全清洗掉航天表机芯出厂前原有的润滑油,就是这一点点微不可察的残油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在攻克了润滑油难关之后,飞亚达的航天服手表“一飞冲天”,使中国成为继瑞士之后第二个能够制造航天表的国家,飞亚达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设计生产航天表的品牌。此后,刘中华陆续承担神舟系列有关的航天表机心改造、装配调试等关键工作,和团队成员相继成功研制了4个型号,21个批次的各类航天表,陪伴着从“神五”到“神十九”的航天员遨游探索太空。

刘中华的技能水平逐渐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他也在想着如何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2016年,他领衔组建了“深圳市刘中华(精密计时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不少弟子都成为了关键岗位上的技术骨干,他们陆续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深圳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我和时间打了半辈子交道,但是在钻研技术这件事上,我从来不会在乎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刘中华坦言。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