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山南区街道城南社区“微工坊”,37岁的“二孩宝妈”芳姐领取一批电子配件回家。按照“微工坊”的工作制度,她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加工,春节后交货,这样灵活的工作方式让她感到满意。自2024年在祈安苑小区成立“微工坊”以来,200多名居民通过培训实操、拿货加工,实现“家门口”的灵活就业。前不久,省妇联相关负责人到中山开展春节走访慰问调研活动时肯定了这一做法。
当日上午9时许,祈安苑3幢一楼“微工坊”里一片繁忙。街坊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巧手翻飞,熟练麻利地拼接组装各种零部件。街坊芳姐生育二孩后,一直在家做全职妈妈,前不久希望重新就业,“我近几年在家带娃,工作经验不足,此外大娃还需要每天接送,找工作很难。”现在,芳姐送完孩子买完菜后才回到“微工坊”工作,既能顾家还能增加点收入。
据了解,在“微工坊”工作的大部分是家住祈安苑小区的妇女。城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简小莉告诉记者,祈安苑小区是市属保障房小区,主要为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保障住房。2024年上半年,城南社区组织网格员、“一格一姐”巾帼网格志愿者、楼栋长,对祈安苑开展常态化走访问需,发现不少待业“宝妈”有较强的就业意愿,但苦于找不到合适岗位。“祈安苑小区常住6000多人,妇女儿童占2/3,有就业需求的宝妈有两三百人。她们有的要照顾孩子,有的甚至要照顾患病、残疾的家属。为他们找一份家门口的工作,事关小区的和谐稳定。”
2024年10月,经过前期建设,南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城南社区党委通过联动党建资源、链接爱心企业支持,为“微工坊”成立后提供简单的来料加工,组建了志愿者队伍负责工坊的日常运营和培训指导,确保就业群体快速入门、简单上手。遇到行动不便、不能亲自拿货的居民,志愿服务队还会上门送货收货。经过几个月的运转,200多名街坊通过此实现了“照顾家庭、获得收入两不误”,缓解了家庭经济负担。
1月中旬,随着寒假来临,小区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看护难的问题,城南社区党委再次联动市妇联,链接一家热心公益的文创公司,为“微工坊”提供掐丝珐琅非遗手工半成品制作。“我们‘微工坊’将开展非遗手工制作活动,欢迎宝妈们带着放假的小朋友前来体验。”消息在小区微信群一发布,得到积极响应,许多小朋友们结伴来“微工坊”体验非遗手工,“微工坊”的运营团队、在岗的宝妈们轮流排班,减轻小区“双职工”的看护压力。
“电梯通过定期体检,故障率明显低了”“绿化多了、坏掉的健身器材也更换了,公园更美了”……工坊里,街坊们你一言、我一语,数着身边的幸福事。街坊梁女士感触地说:“在‘微工坊’里,我学会了生活中的困难是暂时的。有党委政府的帮助,有爱心企业支持,有一群团结友爱的邻里街坊,明天一定会更好。”
听到街坊们掏心窝的话,简小莉感动不已,“今后社区党委还将继续挖掘居民需求,整合社会资源,为更多居民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促进就业、增加收入,让大家都能绽放光彩、实现价值。”
编辑 汪佳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