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养肥猪

吴志发
01-20 14:56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摘要

最能体现辞旧迎新的日子,莫过于大年三十。

最能体现辞旧迎新的日子,莫过于大年三十。

在老家,年夜饭开吃之前,各家先在家门口点燃一小堆松枝,俗称年火。年火噼里啪啦燃烧,把小孩们的脸蛋和新贴的春联照得通红。三叔公满脸长须,头戴古董式帽子,双手提个火笼站于火堆前,一本正经地说道:“谁叫我一声,我就发一个红包!”领红包的机会岂能轻易错过。“三叔公、三叔公”,小朋友们叫个不停。三叔公很守信,红包立马到手。父亲烧香祭祖,在大门口放鞭炮之后,家人们开始吃年夜饭。一家人团团圆圆,边吃边聊,欢天喜地。

随着跨年钟声不紧不慢地敲响,当、当、当,钟声如同古老的呼唤,在夜色中轻轻地穿越岁月长廊。母亲在钟声敲响的第一时间便去打开大门,口中念着“开门大吉”。父亲又燃放鞭炮,此时此刻,总有村民准点燃放烟花。我家地势高,看得远,烟花缤纷艳丽,如繁星点点,亮了眼眸,也亮了美好憧憬。旧岁尘埃落定,大年初一就这样如期而至。

老家有个习俗,年初一之日,谁家最先把井水挑回家倒入水池,谁家就能在这一年里养出大肥猪。习俗蕴藏着一种神秘力量,驱使村民们,尤其是男孩子和小姑娘,在午夜钟声敲响的刹那间,纷纷冲向最近的水井去挑水。每人都巴望着自己是新年的第一个挑水者,为家庭赢来好运。

我数好时辰出发。肩挑木桶,刚踏出家门,寒风袭来,不禁打个冷颤。年火已经燃尽,柔和的路灯照亮石子小道。正在这时,未料隔壁家的李发也正好挑着木桶出门。他肯定也想第一个去挑水,让家里养上大肥猪。彼此心知肚明,相互会心一笑,立马迈步向三口井冲去。一场挑水比赛,已然在我俩之间悄然展开。

三口井,是一个小地名,离我们家只有50米左右,途中有一条20余米的陡坡。此处确有三口水井,但只有一口大井的泉水清清澈澈,供半村人日常饮用。三口井建于明代,几乎与村庄同龄,大理石台阶和井壁满眼沧桑感,呈现出时光洗礼之痕。另外两口小井位于大井下方的低洼处,泉水略显浑浊,供村民们洗刷衣物和浇灌菜地。

我们争先恐后奔向三口井,木桶像是感受到了比赛的兴奋,随着脚步左右摇摆。因我家更靠近三口井约摸5米,虽然同步出门,出发伊始,我便赢在起跑线。加之小道狭窄,木桶担子又有少许倾斜,挡住了李发的去路,他即使企图加快步伐超越,也无法赶到我的前方。自然地,我先到达水井边。

我快速放下担子,将空桶抛至井中。匆忙打水,也顾不上是否打满,双臂和腿脚紧密配合,急切使劲提起。心想,只要足够快,第一个回家就行,至于泉水的多与少,不影响比赛结果。因用力过猛,清冷的井水满溢而出,溅了一地,也溅湿了鞋子。比赛马不停蹄紧张进行着,一刻也不能耽搁。我哪顾得了湿漉漉的双脚呀,待打上两桶水,急速挑起,扭头就往回赶。担子压在肩上,沉甸甸的,心底满怀新年养大肥猪的渴望,浑身便充满了力量。

我的脚步轻盈而坚定,似在黑夜里自由穿梭的野猫,快速登上陡坡。而李发像一头饥饿的豹子,锲而不舍紧追在我的身后。两人肩上的水桶晃晃悠悠,铁钩子与木桶柄之间反复摩擦,嘎吱嘎吱,像在为我们加油鼓劲。井水不断从桶中涌出,散落在脚下的石子上,叭叭作响。急促的脚步声,正是不甘落后的心声。当然,一路上少不了你追我赶的嬉笑声。

终于,我气喘吁吁地冲进家门,将承载希望的井水熟练地倒入水池,哗、哗,先后两桶倒水声清脆有力,像极新年的第一声祝福,久久回荡在古屋里。几乎就在同时,我听见李发家的倒水声稍晚一拍,不免心生窃喜。“今年我家能养大肥猪了!”我默默许下心愿,仿佛已经瞧见膘肥体壮的猪儿们嗷嗷叫,在阳光下欢快地奔跑。

在乡村,猪代表着财富和丰衣足食,年初一挑水养肥猪,寓意新年新气象,未来能丰收兴旺和万事遂意。欢欢喜喜过大年,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热爱生活。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