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理论周刊

宗祖盼
01-20 08:42
收录于专题:理论周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无论改什么、怎么改,根本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提 要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无论改什么、怎么改,根本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在守正中创新,就是要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文化体制机制难题的新方法,突出问题导向,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作出战略部署,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谋划推进。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无论改什么、怎么改,根本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在守正中创新,就是要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文化体制机制难题的新方法,突出问题导向,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需要聚焦的关键领域,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可见,文化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协同性。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树立全局观念,推动文化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适应。要处理好国内与国外的关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要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新。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要处理好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文化建设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

二是注重方法创新。实践证明,探索和运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比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文化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在方法论上有新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探索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形式、新举措。要掌握实践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论,又要结合文化艺术发展的新特点,形成新的改革方法论。要注重将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着力破除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三是保持改革韧劲。改革要重谋划、重方法,更要看长效、重落实。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历程中,各部门、各行业在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市场培育、法律法规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文化品牌打造、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不断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

当前,文化发展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都有了新的变化,对文化治理、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适应新环境、新变化和新挑战,更要扎实稳健,循序渐进,在求实效的基础上谋求长远发展。

(作者系深圳大学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创新发展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宗祖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