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清晨,南山的文化志愿者们陆续抵达南山区文化馆,二楼大厅里,十几张桌子沿着文化墙一字排开,32位志愿者各司其职,搬桌子、铺报纸、分毛笔、领红纸、倒墨汁……不多一会儿,银白色的大厅就被红马甲和春联映成了暖意融融的红色。记者看到,现场除了十几位志愿者负责书写春联,另外报名参与服务的近20位志愿者一直在旁默默提供着协助。
据介绍,2025年“志愿织春 好巳花生”南山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由南山团区委、南山区志联主办。周六这一天,志愿者计划完成近千套春联,春节前它们将被送往南山区16个U站,赠送给即将返乡的深圳人、环卫工人、游客等,让所有到过南山的人,都能带走一份来自鹏城的温暖春意和新年祝福。
“我们的宗旨是‘文化服务社会,奉献充实人生’。始于2016年春节期间的‘送春联进社区’系列活动,迄今已走过十载,现场有不少老熟人,更有赵秀梅等新面孔的踊跃加入。去年写得最多的一场,差不多完成1500副春联。”一直埋头奋笔疾书的志愿者谢伯红是创作主力之一。作为一位书法爱好者,2015年他出任南山区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时牵头成立“水墨缘”书画队。陆续加入队伍的既有书法家、资深墨友,也不乏“书法小白”,于是闲时组织书法培训、忙时披挂上阵,培养出一批书法爱好者,写春联的志愿者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刚好走到谢伯红桌前的谌缨,是一名参与了近30年公益服务的志愿者“老兵”,虽不擅长书法,但每每必到。谌缨介绍,“这个月已经在区文化馆、西丽街道、世界之窗组织了三场活动,今天是第四场,接下来,除了去往各个U站提供服务,我们还会走进马家龙社区、南头古城等地,协助团区委、区文化馆、街道、社区等不同单位开展送春联等各类文化志愿服务。”
此时,谢伯红左侧的一个年轻人引起了记者注意,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格外刚毅俊朗。执笔人叫钟俊杰,是广东财经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他介绍,自己自小学习书法,初二注册成为志愿者。“在华侨城高级中学就读高一期间,偶遇并加入了这支服务队伍,已连续6年参与南山区写春联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写了几百副对联。进社区写春联时,一些居民会现场挑选喜欢的字体,指定内容请我们书写,得到大家的信赖很有成就感。”
现场,记者还遇到了一位被大家昵称为“福姐”的赵荣花,她参加送春联活动至今也有9年了。时间刚过11点,近300张“福”字已经在她行云流水般的笔尖问世,一旁有两位志愿者配合她换纸、摆放、晾字、整理,依然忙得马不停蹄。作为一家文化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寒假本该是最忙碌的时候,可她还是一如既往“告假”,专门出来给全社会的“大朋友”送“福”气。“因为每年都要写,渐渐大家就凑一起研究‘福’的不同写法,我们研究出10种市民喜欢的字体,每种都会写一些。不过最受市民欢迎的还是这种团团圆圆、有点萌的字形,起笔一点儿是一个‘寿桃’,落笔一横是一个‘金元宝’,我们取了个名字‘福寿康宁体’,代表对所有人的美好祝福。”谈笑间,又一个大大的“福”字跃然纸上。
正聊着,有志愿者捧来一堆新春挂件、装饰吊卡的“小零件”,长方形、扇形、灯笼型等卡片形状各异,赵荣花一张张端详着吊卡大小,在上面完成画龙点睛的一笔:“福”“顺”“吉祥”“如意”“平安”“喜乐”……其他人则接龙给吊卡装上红色吊绳和穗子,一个小巧可爱的挂件儿就顺利出炉了,大家一边小心晾干墨迹、整理成品,一边聊着开心的事儿,红红火火,好不热闹。
下午五六点,暮色将至,志愿者们清点着一整天的成果,不禁喜上眉梢。南山团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19日这些精美的春联将率先出现在南山区环卫之家·垃圾分类U站、党建公园U站、蛇口邮轮中心U站以及人才公园U站等地,南山文化志愿者们又将兵分几路,为市民送上饱蘸着浓浓年味儿的祝福。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李斌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