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4 | 2024年深港澳合作大事,听听他们这样说……

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
01-15 07:53
收录于专题:回望20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港澳三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三地经贸交往密切,城市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文雅靖认为,深圳通过与港澳建立工作专班,系统性、针对性推进与港澳各领域深层次更紧密交流合作;通过积极探索对港澳开放,为大湾区制度型开放作出示范;通过密切与港澳社会交流、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内地城市,不断丰富城市“软合作”形态。

前海桂湾片区已打造成金融产业聚集地。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文雅靖表示,过去一年,深圳对港工作扎实推进,促进深港两地在平台合作、经贸关系、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实现“双向奔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平台通过支持发展香港优势产业、支持香港青年创新创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联动发展的态势。两地政府部门代表、工商界代表多次互访考察、举办深港合作交流会,签约落地多个深港合作项目。深港口岸服务全面升级,跨境通关效率和体验感大幅提升,促进带动两地居民新一波探亲、旅游、购物热潮。与此同时,深澳合作体制机制进一步畅顺,深澳合作专班增加到11个专班及30余项合作任务,围绕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开展合作,取得系列合作成果。

“深港澳合作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我国努力探索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合作支点。”文雅靖说,下一步应提升战略主动性,深度参与香港“八大中心”和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推进对香港、澳门的主动开放,支持港澳更好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十四五”等中长期发展规划衔接对接,更好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发展机遇,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深港澳三赢。

反响

  • 深圳瞻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山香港青年协会副会长詹培勋:

双城生活体验越来越好

过去一年深港两地创投生态圈的加速形成,对我们在深圳、香港两地做创新创业、创业投资相关产业的朋友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我们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在加速,香港推出了针对在大湾区创业青年的扶持政策,前海管理局推出《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就业创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干货满满,让深港两地产学研的优势得以更好发挥,我也参与到其中几个项目,还有更多产学研的合作正在推进中。同时,深圳湾口岸有了地铁联通,香港朋友北上深圳的交流特别多,我也开启了更频繁的双城生活,相信未来深港的无感通关、双城居住、创投互通会有越来越好的体验。

  • 深圳市港科医疗有限公司创始人、康乐龄项目创办人周益俊:

一出高铁站就是港商服务站

我们做养老科技,将香港的技术在深圳应用落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再销售到全国,团队与香港、深圳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交流很多,和不同的大学都有合作,我们也得到了香港和内地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深港合作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我们项目发展的帮助很大。去年我们顺利落户福田,并且成功找到了项目投资人。在福田一出高铁站就是港商服务站(福田),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去哪里都很方便。

  • 量子心云(澳门)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际总部行政总裁施华威:

前海为我们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2024年,我们参加了前海粤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希望通过大赛向更广泛的业界和投资者展示我们在半导体封测领域的创新技术和成果,最终我们非常荣幸地获得了银奖,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可持续创新发展之路。前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便利的交通和通信网络,以及丰富的产业资源,这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