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价买“加速包”真能抢到票?“专人专抢”服务是否物有所值?春运将至,线上购票成为返乡人群的首选。然而,在OTA平台提供的各类“抢票服务”背后,消费者对其效果与费用退还问题存在不少争议。
近日,铁路12306科创中心发布公告,明确表示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售票,所谓的“加速包”并不能提高抢票成功率,且第三方平台显示的余票信息可能经过修改,建议旅客通过官方渠道购票。
OTA平台“抢票服务”花样百出
读特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前,两大主流线上购票途径备受消费者青睐:一是铁路部门官方推出的“铁路12306”购票平台;二是由携程旅行、同程旅行、飞猪旅行及智行火车票等在线旅行平台(OTA)提供的第三方购票服务。
当车票供不应求时,多数OTA平台会推出抢票加速服务以助力用户购票。据记者观察,此类服务名目多样,如“助力包”“云通道抢票”等,且按“抢票速度”分级收费,用户需额外支付费用进行服务升级。
各OTA平台提供的“抢票服务”。图为:OTA平台
以携程为例,其提供“携程全能抢票”“专人抢票通道”和“候补抢票”三类服务。“携程全能抢票”包含24小时不间断抢票、订单加速等,并附赠租车券以便自驾出行。记者实测,该服务费用随路程远近而调整,如“深圳至杭州”套餐价为48元/人,而“深圳至广州”则为16元/人。
“专人抢票服务”同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抢票和租车券,但按“抢票速度”分“低速、快速、高速、极速、光速、VIP”六档,每档升级均需增费。“候补抢票”则免费提供候补提交与余票监控。
飞猪、同程、智行火车票等平台的规则与携程颇为相似,它们普遍在抢票服务页面上标注了诸如“24小时余票监控”或“专人专抢服务”等字样。此外,部分平台还提供了指定铺位、座位等火车购票服务,并据此收取额外费用。当用户选择购买“抢票套餐”时,还能获得如租车券、酒店券或视频会员卡等附加权益。
各OTA平台提供的“加速包”服务。图为:OTA平台
便捷还是困扰?“抢票服务”引争议
关于在第三方OTA平台购票,消费者对此态度褒贬不一。来自深圳的李女士向记者表示,由于使用习惯,她更倾向于在OTA平台购买机票、火车票及预订酒店。“春节回家的火车票我也是通过平台购买,机票通常很顺利,而火车票则会使用加速包等抢票服务。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其效果,但基本上每次都能成功购票。”
然而,并非所有用户都如李女士那般顺利。除了对加速包和其他抢票服务的有效性存疑,更多网友关注的是:同时使用12306和第三方平台“抢票”,购票成功后,两者都扣款时,应如何处理?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咨询多个OTA平台客服获知,若两张订单单号一致,用户无需任何操作,多支付的票款将在预定后的7至15个工作日内自动退回。
另外,也有用户提出,若最终未能抢到票,之前购买的“加速包”等抢票服务费用是否能退还?对此,客服回应称,若抢票失败,这些费用可全额退款。但若使用加速包后成功抢票又选择退票,则视为加速包服务已使用,相关费用无法退还。至于原票价的退票规则,按照统一标准执行:发车前8天以上免费退票;发车前48小时至7天收取票价的5%手续费等。
第三方平台如何究竟如何进行抢票?1月13日,读特新闻记者咨询一名业内人士了解到,“抢票原理并不复杂,主要利用程序通过高频次刷新来检索余票信息。”据其介绍,第三方平台通过提供信息服务协助用户关注余票情况,并为其提供车票代购服务。同时,对于无余票的车次,平台也会提供多种备选出行方案。抢票服务作为这些方案中的一种,是基于用户需求而产生的市场行为。
铁路12306: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售票
2024年12月,铁路12306科创中心发布公告称,铁路12306平台作为中国铁路官方唯一的互联网票务服务渠道,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进行火车票发售和相关业务办理。
2024年12月11日,铁路12306发布公告。图为:铁路12306微信公众号截图
针对候补机制及第三方APP运营相关问题,铁路12306科创中心技术负责人杨立鹏曾于2024年2月进行解答。他表示,部分“抢票软件”宣称的“加速包”服务并不能提高抢票成功率。据12306后台数据,购票成功时间与是否购买“加速包”无关。
此外,所有通过“抢票软件”提交的候补需求,最终都需进入12306系统的候补队列,按订单生成时间顺序处理,这些软件无法改变候补需求的处理顺序。同时,12306系统可通过多种途径,识别出有异常的候补需求订单并加以处置,不会将票额优先满足异常候补需求。
而“抢票软件”平台页面上显示的余票数据,是从12306平台爬取页面显示的信息,然后再修改加工而成。比如,当某车次列车车票售完后,12306平台上会显示该车次无票,但“抢票软件”平台上显示时将其更改为“有票”,实质是让旅客“买长乘短”和“买短乘长”,或推荐其他不合理换乘方案。
对此,他特别提醒,“买长乘短”让旅客多付费用,“买短乘长”、上车补票可能会引发列车超员报警、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旅客出行亦会受到影响。
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