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山区党代会④ | 展望2025:倾情搭建“耐心矩阵”,冲刺“万亿城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帅文清 王志明 文/图
01-10 20:3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砥砺奋进35载 改革开放再出发

1月10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南山区第八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代表区委向大会作报告,描绘南山未来发展宏图,展望2025年,南山将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倾情搭建“耐心矩阵”,奋力冲刺“万亿级城区”,朝着全面建设全球一流现代化创新城区奋勇前进。

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望2025年,南山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头等大事,瞄准“万亿城区”, 努力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作示范。

挺起产业脊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三化三性一力”要求,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认定,大力支持企业以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进行各类改造投资。

巩固提升战新产业。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打造好软件与信息服务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海洋、新能源、 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数字创意、高端医疗器械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更多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为支柱产业。

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围绕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空间、未来能源、未来信息等行业方向, 完善投入增长机制,增加源头技术供给,重点聚焦新兴领域加大场景布局,重点培育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量子信息、深地深海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布局未来。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动AIC股权投资基金率先落地。提升商务服务集聚辐射效应,做强广告媒体服务,做大人力资源服务。倾情搭建“耐心矩阵”。营造耐心空间,以高新北等片区的空间腾挪为契机, 加快老旧工业园区空间集约化改造,加快实施百旺信及周边园区连片改造项目,为龙头企业进行定制化厂房设计,合理安排 “短期可使用、中期可升级、长期可预留”的高效用地。

聚力融合创新,深度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科技创新作为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最可持续的竞争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实施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四链融合”行动计划,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协同的技术挖掘与甄别机制,精准识别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用好“政府主导+高校参与+市场化运营”模式,优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落地转化,打造以虚拟大学园、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为核心的“一南一北”两大成果转化基地。

全方位扩内需,提振投资消费“双引擎”。用足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国债等资金,积极争取一批衔接“十四五”和“十五五”发展的专项债券项目,加力推动“两新”工作,以真金白银惠企利民。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全方位做好各类规划衔接,围绕产业、消费、文旅、航运、市政设施、交通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等领域,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建好新商圈,串联欢乐海岸、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后海、深圳歌剧院、太子湾等片区,打造成世界级、国际化的深圳湾超级商圈。

深耕改革“试验田” ,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向改革开放要活力、要动力,以更开阔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谋划更多创造性、引领性改革。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走深走实。

持续扩大对内合作。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援疆援藏以及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任务。

持续服务深港澳合作。联合香港高校共建创新共享孵化中心,高标准打造深港青年梦工场、 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国际人才港等创业就业平台。

全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营造有温度有深度有精度的居民生活

2025年,南山将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有温度、有深度、有精度的生活。

描绘“绿美南山”绚丽图景。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创造金山银山中守住绿水青山、在绿水青山中创造金山银山。

擦亮绿美“金字招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深做实林长制,强化耕地用途管制,深入实施绿美南山生态建设“三年攻势”, 扎实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积极开展华侨城湿地公园红树林修复。

提升发展“绿色指数”。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水平。

拓展生态“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设以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绿色低碳企业认定规则体系。

培育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IP+”,打响“时尚南山”品牌,优化时装产业生态, 推动荔秀时装产业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特色发展。

焕发“人文南山”多彩魅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相促进,提供更加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塑造更具引领力的城区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的相融互促,营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谐邻里关系,高质量完成文明城市创建评估。建设更加繁荣的文化事业。

坚持规划、建设、运营一体推进,统筹蛇口湾艺术区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加快东晋遗址博物馆、“城南古巷”文化街区建设,探索联动园区、社区等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

发展更具吸引力的文体事业 。 持续完善 “1+4+10+N”文体设施体系,坚持“一馆一特色”、“一馆一 业主”,加快推进大沙河文体中心、大沙河国际网球交流中心等场地建设,加快大学城体育中心开放运营,进一步平衡南北文体设施布局。

构筑“幸福南山”美好家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

完善“全链条” 优质教育供给。继续实施好“百校焕新”,推进校园学位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万个。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育创新实践,推动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强化学生全周期健康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守护“家门口” 的健康,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优质医 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全面实施“社康新韵”行动,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发展区域特色诊疗业务。

完善“全覆盖”住房保障体系。通过低效闲置用地梳理、非居改保、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途径扩充项目储备库,形成住房筹建方式组合拳。

完善“全人群”民生兜底保障。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突出抓好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搭建高效协同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强区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南山就业帮”和线上零工市场。

聚力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智”促“治”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建设更互联的智慧城区。夯实数字南山底座,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构建区级“多元混合、自主可控”智算中心,打造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促进区级算力资源融通发展。

建设更公正的法治城区。推进严格执法,深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等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 行政诉讼等协调联动,深化行政争议协同化解。

建设更韧性的安全城区。全面维护公共安全,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帅文清 王志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