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二手日用品淘出生意经,深圳青年的二手消费故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 文/图
01-06 17:4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二手平台多抓鱼线下巡游商店来深,吸引了不少喜欢二手书和电子产品的市民,85后的小文(化名)就是其中一位。近日,记者走访了该巡游商店碰到好几位年轻市民前来打卡、挑书。他们中有像小文这样纯粹喜欢书的,也有像阿娣(化名)这样听朋友推荐过来的。二手书、二手物品为何受都市青年青睐,听听他们喜欢上二手商品交易的故事。

多抓鱼巡游商店。

阿文是在2018年线上找书时偶然发现多抓鱼,买了几次后体验不错,隔三差五就会下单,最近一个月他买二手书5次,花费500多元,看过的书、不穿的旧衣物他也会卖出去,此外他还在小区群里和邻居交换或买卖小家电、小物件,他说渐渐喜欢和习惯买卖二手物品是因为爱好加之实惠。

90后的阿娣则是个二手生活家,家里小到手机支架、灭蚊灯等日用品,大到冰箱、床等大物件,大多是从二手平台低价淘来的,她不仅经常淘货也经常卖货,时间长了还积累了一本交易二手物品的生意经。她现在几乎每天都会上二手平台看看别人有什么东西出手,或是看看自己挂的物件有没有人问津。

“我淘二手书的平台有好几个,多抓鱼、孔夫子旧书网等,最开始是因为找书没找到,然后听别人还有网友说哪里可以试试,买了一次就有两次,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小文说虽然现在电子书很普遍了,但他还是喜欢纸质的,买得最多的是文学故事类,其次是科普类,遇到很喜欢的,还会推荐给朋友,有的外国小说还买过好几种译本的。“二手书平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找到买不到的版本。”

小文购买二手书记录。

“我的木床、小冰箱都是低价从二手平台淘到的。”阿娣喜欢二手平台的自由和便宜,“可以直接跟卖主交流、可以砍价,我大多是选同城的卖主,而且是住处附近的,谈好价格了还能约线下交货,省去了物流费。”她说买二手物品像淘宝,除了要有慧眼和砍价经验,还要有运气,“我淘的小冰箱只花了50块,它原价要300多”,“我原本找的是另一个卖家,砍价砍不下来,硬要80块,后来遇到的这个是因为卖家第二天就要离深了,冰箱用了才不到一个月。”

小文除了买二手书,也会像别人一样将闲置不看的书出手。他挂在线上的书多是文学类或专业类的,比如一些看过的小说或编程书等。“大部分看过,或买回来看了不感兴趣的,闲置也占地方,挂上去给喜欢或有需要的人。”

阿娣挂网的东西,一部分也是自己不需要了,一部分是想升级换代,“顺带转手还能赚一点”。“二手的东西,你只要会看,80%以上新,用低价买过来,下一次转手或许还能赚。”阿娣说她买的第一个二手鱼缸是20元,用了几个月,想换个更大点的,标价25元挂网上,“没想到很快就卖出去了”。

“之前对二手物品不是太感冒,但随着几次尝试,觉得二手的也挺好。”小文说,现在他也会在小区群里换物、购物,“看见邻居发在群里的东西刚好需要,说好了价钱,就直接下楼拿,曾花两百元买过邻居的打印机,品质跟新的一样”。

阿娣说,来深的很多年轻人都是租房住,经常搬家,“很多搬走的要换新家具,就会处理旧的,自用的家具能循环利用,没必要换新,而且旧家具还不用担心甲醛污染”。不过她也提醒,线上买二手日用品一定要货比三家,而且要仔细查看卖家的主页。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恬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