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回徐州,住在一个好友装修一新的房子里。房子已经装修好了一年多,和城市里很多新楼盘一样,他的房子几乎没怎么入住。
推门而入,就被明晃晃的阳光刺花了眼——他家阳台上宽大的落地窗竟然没有安装窗帘。估摸着是没来得及吧,我就试着问问朋友,是否需要我帮他安装一个帘子,这样,不至于下次他们回来入住时,对面的邻居一览无余。
朋友说,那再好不过了。
我到附近的大街小巷走了很久,竟然一家窗帘店都不见。我问了一个在路边卖烧饼的大叔,问他这附近哪里有卖窗帘的。
大叔想了一下,前些年,这条街上有几家的,好像先后都关闭了。现在要买窗帘,估计得到开明市场了。“那里紧挨着戏马台,卖布的多,肯定有做窗帘的。” 我谢了大叔,然后上了一辆去戏马台的公交车。
果然,下车没走几步,‘’就看到了一些窗帘店的广告牌。走到内街才发现,这里面的五六家店全是做窗帘的。我挑了一家看上去感觉比较好的店走了进去,老板是个中年女性,个子小小的,头发高高地挽着,很精致。了解我的来意后,她推荐了几款白色的窗帘布给我,让我自己慢慢看,然后回到了她的工作台。
在和朋友确认后,最终选择了一款带有暗纹的麻纱,下垂感很强。我告诉老板我的选择之后,又说了一下落地窗的宽度和高度,请她报个价。
她建议说,如果阳台偶尔需要清扫,就不建议做到底,底部留有20CM左右的空隙,方便清扫,同时,也不容易因为地面的灰尘而染脏纱帘……我接受了她的建议。
她报价830元,我扫码付了她850元,请她将剪下的布帮我卷个边,可以用来当桌布。她笑着点点头,说那个做桌布会很好看。我们加了微信,约定了上门安装的时间。
第三天,她和一个安装师傅亲自上门。她指着在那里量尺寸的安装师傅对我说,“他是我老公,一般是我在店里接单、制作,他负责上门安装。我今天上午没活,就陪他一起过来。” 说着,她走到阳台一头,看着洗衣机台说,“这地方之前忘记了,应该特别设计一下的。这样,我量一下这个洗衣机台的宽度,回去重新处理一下,你要是有空呢,麻烦你下午到店里拿一下,如果你没空,我修改后之后,再给你送过来。”
我很不好意思,那里是我自己报尺寸的时候,没有提到的,责任在我。“你能帮我修改,已经很感谢了,我下午自己去拿吧。” “谢谢弟弟。”虽然只是第二次见面,她极富亲和力的称呼让我很受用,感觉她就是邻家大姐。
很快,她先生安装好了轨道,她将窗帘挂上去。我这才明白她说的问题所在——如果那里不处理,窗帘就会搭在水台上,容易湿水。她说会重新剪一块布,做一个小帘子就可以了。
午饭后,我又坐上了去戏马台的公交车,到了那家窗帘店。老板不在,有个车工正在忙着制作窗帘。当我说明来意,她递给我一个袋子。
我提上袋子就走,在公交车上我给老板发了一条信息:“窗帘已经拿到,谢谢。”
不一会儿,她回了信息过来:“弟弟,谢谢你!早上来店里的路上,给你买了一盒手工核桃酥,我吃过,很好吃,希望你喜欢。” 我打开手中的袋子,拿起那叠得整整齐齐的窗帘,下面是一个包装很精致的点心,上面写着:“手工制作,无与伦比。”
想起她唤我“弟弟”时的自然,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