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是湾区海洋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的前沿阵地。广州海警局南沙工作站,创新建设新时代海上枫桥工作站,谱写出一曲和谐稳定的海洋治理新篇章。
南沙坐拥着世界大港广州港,全国建筑面积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全国最大的汽车滚装船专业码头......其中,通航水道20条,累计开通航线206条,每日通航船舶约2000多艘,年进出港船舶30万艘次,进出港船员达300余万人次。繁荣的海洋经济下也潜藏劳务纠纷、渔业纠纷、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等矛盾与争端。广州海警局南沙工作站创新构建“三队两室一站”,着力化解辖区各类矛盾纠纷,以忠诚、敬业、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赢得辖区群众一片好评。
南沙工作站“三支队伍”不一样的风采
南沙工作站的辖区巡查队,从打击走私偷渡、非法采矿等违法犯罪行为,到应急抢险、海上救援,这支队伍不分昼夜,穿梭于繁忙的航道与岛屿之间。
南沙工作站的普法宣讲队四处宣讲,秉承着“法润众心,护航湾区”,为辖区人民群众带来法治的温暖。建站以来,南沙工作站共为南沙区99个村庄制作普法宣传栏,先后组织普法宣讲200余次,开展普法活动50余次,辖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较大提高。普法宣讲队的法制员李尚茂感慨地说:“过去很多疏浚工程施工方为追求利润、追求效率,把自己放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立面。这两年我们坚持普法宣讲,调和了地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很多案件发生,间接也支援了地方的经济建设。”
南沙工作站的矛盾调解队将各类案件遏制在萌芽状态。长期处理矛盾纠纷的执法员洪梓超表示,很多案件的发生均源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我们处理这些纠纷矛盾时,要时刻秉承教育优先,调解优先,切实做到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化解在现场,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
南沙工作站“两室”将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到底
南沙地处广州海洋经济最繁忙的区域,涉海工程较多,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监管质效,南沙工作站位各涉海工程项目部成立了海警工作室,让各项目方从“少跑一趟”到“一趟不跑”。工作站定期派执法员进驻海警工作室,指导各海洋工程项目部开展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工程方进行整改,确保各个海洋工程建设方能依法依规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施工,切实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同时,南沙工作站与广州市南沙区司法局就“海上矛盾纠纷”调解签订共建协议,成立调解工作室,由广州市南沙区司法局指定调解员进行定点帮扶,并邀请地方党委政府、律师协会、海事、海综等职能部门派员参与,通过多元化解的方式,有效处置海上各类矛盾纠纷事件。为群众提供了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不伤和气的纠纷解决方案,形成“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矛盾调解新格局。
南沙工作站“一站”式服务,春风化雨营造法治环境
在日常的巡查中,南沙工作站发现辖区部分群众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特别对涉海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较少,且部分群众年龄较大,接受新事物速度较慢,一般的普法宣传难以入心入脑。为此,南沙工作站以普法宣讲队为班底,联系地方政府成立了海洋法律服务站,常态邀请辖区群众、涉海人员参加法律宣讲、法制讲座,并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积极解决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同时结合辖区大走访工作,开展送法到家活动,以生动的案件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条解释清楚,切实提高了辖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法治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风起岭南,潮涌湾区。随着国家海洋战略深入发展,广州海警局南沙工作站将不断把握新形势、对接新要求,守正创新、综合发力,持续推动“海上枫桥”模式规范化、内容精细化、成效扩大化,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更多的“海警作为”,为“平安海域”建设大局展现更大的“海警担当”,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强的“海警力量”。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