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9日在佐治亚州家中逝世,享年100岁。他的一生与中美关系发展紧密相连,被誉为“中美关系领路人”。美国总统拜登第一时间宣布将在华盛顿特区为其举行国葬,以纪念这位“杰出的领导人、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
美国前总统卡特资料图片。新华社/路透
从花生农场到白宫: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政治征途
吉米·卡特1924年10月1日出生在佐治亚州普莱恩斯的一个花生农场。他的父亲是一位农场主和商人,母亲是一位注册护士。在父母的影响下,年轻的卡特既继承了务实勤劳的品质,也培养了关爱他人的情怀。
吉米·卡特童年时家里的牧场。图源:吉米·卡特国家历史公园社交媒体
1946年,卡特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后在潜艇部队服役。退役后,他回到家乡经营农场,并开始参与地方政治。
1962年,他当选为佐治亚州参议员。1970年,卡特成功竞选佐治亚州州长,任内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赢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
1974年,在“水门事件”的阴影笼罩下,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跌至谷底。卡特以其诚实、亲民的形象,宣布竞选总统。他承诺“如果我对你们撒谎,如果我发表误导性言论,那就不要投票给我,我不配成为你们的总统。” 这番话语,在当时政治丑闻频发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真诚有力。1976年,卡特击败福特,成功当选美国第39任总统。
中美建交:历史性的抉择与深远的影响
卡特与中国的缘分始于童年。他的舅舅是美国海军无线电发报员,经常寄来中国港口的书信和纪念品,其中一艘中国古帆船模型至今仍摆放在他儿童时期的卧室里。童年的卡特每周都会捐出一枚五美分镍币,用于帮助中国建立儿童医院和学校。这些早期经历为他日后推动中美关系奠定了情感基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恰逢卡特25岁生日。他后来回忆说,许多中国朋友告诉他,成为中国的朋友是他“命中注定”的。
就任总统后,卡特意识到,中美没有外交关系的状况“非常需要改变”。他与邓小平共同推动了中美建交的进程。他在1977年7月7日的私人日记中写道:“伍德科克和国务卿万斯来到白宫。我告诉他们要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决定。我对他说,与中国建交是可行的,我要向所有美国人民说明这一点,并愿为这一决定承担所有政治责任。”在他的努力下,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九天的正式访问。卡特总统和夫人在白宫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邓小平与卡特举行了多轮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深入交换了意见。邓小平还访问了亚特兰大、休斯敦和西雅图等地,与美国各界人士广泛接触。这次访问,为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卡特后来回忆说,邓小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强硬,智慧,坦率、勇敢,风度翩翩,自信且友好,能与他会谈是一种荣幸。”在肯尼迪艺术中心的文艺表演中,约200名美国儿童用中文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邓小平亲切拥抱了这些孩子。这一幕,感动了无数美国人,也让原本强烈反对中美建交的几名参议员表示“没办法对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投反对票”。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中美建交,是卡特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遗产之一。他曾说:“我作出这个决定之后,遭到罗纳德·里根的猛烈抨击。他指责我们抛弃了台湾,并且在1980年大选中藉此攻击我,并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尽管卡特在1980年的大选中败给了里根,但他始终认为,与中国建交是他“一生最英明正确的决定之一”。
中美建交不仅改变了两国关系,也重塑了国际政治格局。在经济领域,两国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如今的数千亿美元;在教育文化领域,两国留学生交流人数持续增长;在科技创新领域,两国合作项目不断涌现。这些成就都印证了卡特当年决策的正确性。
深圳之行: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
卸任总统后,卡特并未停止推动中美友好的脚步。1981年起,他与夫人罗莎琳多次访华,持续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他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进步,多次在国际场合分享他对中国发展的积极观察。
他对深圳这座从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奇迹,印象尤为深刻。2011年,在他第12次访华期间,卡特第一次到访深圳,“这真是一座令人兴奋的城市。”
他特别关注深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的做法,认为这值得全世界城市学习。卡特指出,环境恶化不是一个或几个国家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应对的挑战,但中国和美国可以联合起来向世界展示其改善环境的领导力,两国之间的城市也可以开展更多合作项目共同探索解决环保问题的新途径。
卡特还对深圳在新科技、新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表示关注,认为这是企业未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张底牌。卡特中心也与深圳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公共卫生、艾滋病防治等领域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
2014年,近90岁高龄的卡特再次到访中国,参加中美建交35周年纪念活动。在活动中,他回顾了中美建交的历史性时刻,强调两国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面对近年来中美关系的波折,卡特始终保持理性乐观的态度。他多次强调,中国的崛起并非威胁,两国虽有分歧,但合作带来的益处远大于分歧。2021年,他还向“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发来贺信,呼吁美中双方加强相互理解与欣赏。他认为,两国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分歧,着眼于共同利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挑战。
晚年岁月:人道主义的践行者与和平的倡导者
卡特的贡献远不止于中美关系领域。在担任总统期间,他促成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戴维营协议》的签署,推动埃及与以色列实现和解,为中东和平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1982年,他创立了卡特中心,致力于促进民主、人权、疾病预防和消除贫困等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卡特中心在全球90多个国家开展了人道主义援助项目,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改善生活条件。
他还与妻子共同创办了一个为无家可归者免费提供住所的项目,并亲自参与建造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后,85岁的卡特和妻子罗莎琳来到四川灾区,协助修建廉租房。
吉米·卡特在公益项目中做义工。图源:卡特中心官方微博
2002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委员会在颁奖词中,赞扬他“为寻求国际冲突的和平解决方案、推进民主和人权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付出了数十年的不懈努力”。
最后的岁月:与病魔抗争的和平斗士
近年来,卡特数次与病魔搏斗。2015年,他被诊断患有恶性黑色素瘤,癌细胞扩散至肝脏和脑部。经过治疗,他一度康复。
2019年,卡特多次跌倒,并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手术。2023年2月,卡特中心宣布,卡特在多次住院后,决定停止进一步治疗,并在家中接受临终关怀。这期间,他的妻子罗莎琳也宣布进入临终关怀,这对相濡以沫77年的“第一夫妻”双双进入人生最后阶段,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祝福。
2023年11月,罗莎琳·卡特去世,享年96岁。卡特在亚特兰大罕见公开露面,出席了妻子的追悼会。他坐在轮椅上,腿上盖着绣有妻子脸庞的毯子,没有说话。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吉米·卡特和罗莎琳·卡特。图源:卡特中心网站
跨越世纪的怀念:一个时代的落幕与精神的传承
卡特的逝世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和深切哀悼。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称赞卡特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人、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并下令在华盛顿特区为其举行国葬。前总统奥巴马、克林顿、小布什等也纷纷发表声明,悼念这位为世界和平做出卓越贡献的政治家。
(视频编辑:王晓林)
拜登在声明中表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我将下令在华盛顿特区举行正式的国葬。”他称赞了卡特的“伟大品格、勇气、希望和乐观精神”。
奥巴马在声明中写道:“吉米·卡特在水门事件的阴影下当选,他向选民承诺,他将永远说实话。他确实这么做了——倡导公众利益,不计后果。他相信有些事情比连任更重要,比如正直、尊重和同情心。”奥巴马还称:“每当我有机会与卡特总统共度时光时,很明显,他不只宣扬这些价值观,更会身体力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教会了我们所有人如何过一种优雅、尊严、正义和奉献的生活。我和米歇尔对他的思念与祈祷,同卡特的家人以及所有爱过这位了不起的人并向他学习的人同在。”
克林顿夫妇在声明中说:“希拉里和我悼念卡特总统的逝世,并感谢他漫长而美好的一生。卡特总统在信仰的指引下,一生为人民服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卡特的一生跨越了整个百年。他从佐治亚州的农场,一路走到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又从总统的宝座,走向世界和平的舞台。他以其正直、善良、坚韧和对和平的执着追求,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他的总统任期虽然相对较短,但他在中美关系正常化方面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他与中国的深厚情缘,特别是他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推动者的历史功绩,将永远铭记在中美两国人民心中。他与深圳的互动,也为这座年轻的城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客户端、卡特中心、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现代快报、深圳特区报)
相关报道>>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