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四川省射洪市子昂金都国际酒店大门口的“成渝双城文艺主题联盟启动仪式暨创作分享会”迎宾牌前站立留影时,初冬的阳光从广阔的天空倾泻下万道光芒,晒得人身上暖洋洋的,好天气啊!我在心里默念了一声:“子昂故里”,你好,我又来了!这次,你又会带给我什么惊喜呢?
难忘那碗酸辣粉
20多年前,我还是一名报社的记者,因采访曾来过射洪。当时,射洪还是县,各方面也没现在这样发展变化大。因忙于采访,也没有空闲时间去看风景名胜。但射洪的美食“砂锅肥肠”“坛子牛肉”“椒盐肘子”却让我回味无穷。那个时候,人年轻,吃什么都香。
采访结束的那天晚上,我去街头溜达,来到一条小街,看见街边的小吃摊众多,锅盔、酸辣粉、凉面等香气扑鼻,很诱人,便买了一个刚出炉的鲜肉锅盔边走边吃,锅盔外皮酥脆、内里饱满有嚼劲。吃完了锅盔,又看见一位二十多岁的姑娘在卖酸辣粉,本来肚子已经比较饱了,但看见这位梳着长辫子的姑娘热情招呼的笑脸,不好意思一走了之,便在摊位的小凳上坐下,要了一碗酸辣粉。
姑娘心灵手巧,一双手先把粉条放在锅里烫一烫,再往碗里加盐、辣椒油、醋、调料粉、油炸花生、香菜、葱花、少许肉丝,然后把粉条倒入碗里,熟练地搅拌几下,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辣粉就做好了。姑娘笑盈盈端到我的手上,说:“这位哥哥,你尝尝我家的酸辣粉,吃了肯定还要来二回哟。”我笑笑没吭声,不知道味道究竟如何。谁知拈了一筷子酸辣粉进嘴,感觉味道果然好,但又形容不出来。味蕾被打开,我三下五除二,最后连汤也喝了,额头上也冒出了热汗,那真叫一个爽!连声称赞:“好吃!味道巴适!”
姑娘笑得很开心,她递给我一张餐巾纸说:“哈哈,谢谢夸奖。哥哥你擦擦汗。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吗?”我说是成都来的,是记者,来射洪采访。姑娘一听,抿嘴笑道:“省上来的呀,记者?真的吗?”我掏出记者证给她看,姑娘接过去仔细端详,并对比照片和我本人,然后又抿嘴一笑:“哈哈,是真的!”
我认真打量姑娘,虽然不算很漂亮,但五官耐看,身材也好,长辫子又黑又亮。我想起李春波作词作曲的《小芳》,不禁脱口而出:“小妹,你真像小芳!”姑娘脸一下染上红晕,有点不好意思:“我哪像?人家才是漂亮。”看她这模样,当时还单身的我突然有一种心动,找这样的姑娘当媳妇,一定会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把家里打理得巴巴适适的。我身边有朋友就找了“县份”上的媳妇,日子都过得很滋润,不像大城市的女娃子有点挑三拣四,要求高。
正心猿意马,姑娘嫣然一笑:“记者哥哥,你还想吃酸辣粉吗?我请你。”我忙说:“谢谢妹妹,实在吃不下了。”“那你明天晚上来吃吧。我白天要上班,不出摊的。哈哈,我请你吃,莫嫌哟。”我有点失落:“遗憾,明天我就回成都了。”“这么快呀?”姑娘的脸又红了。我告诉她已来射洪几天了,采访结束,必须返回。我问她姓啥?她说叫她小娟就好。我正准备和小娟再聊聊,这时,一个壮实的小伙子骑着三轮车来了,上面装着一些食材。小娟迎上去搬东西,并扭过头对我笑道:“我先忙了哈,祝你回家一路顺风,欢迎再来射洪。”小伙子看了我一眼,目光很犀利,我有点不自在,对小娟挥了挥手,说了一声再见,转身离开。
我走了十多米,转身回望小娟,只见她和小伙子都在忙碌着,窈窕的身影在朦胧的灯光下像一幅美丽的剪影。我不知道这小伙子是她亲哥还是男友,但我知道,今夜,我只是一名心跳加速的食客,彼此有短暂的交流。明天,我将离去。我和她,只是一面之缘,离开后,如不交叉的轨道,各忙各的工作与生活。
几年后,我又来射洪两次,脑海里也曾闪现过小娟的笑脸和身影,但也仅此而已。岁月如歌,希望她一切都好吧……
屹立的读书台
一首《登幽州台歌》很短,仅仅22字,却流传千古,字字铿锵。白话译文曰:“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登幽州台歌》,音情顿挫,力透纸背,一扫六朝弊习,犹如醍醐灌顶。”
今天,当我来到金华山拾级而上,仰头望见“古读书台”几个大字,看见“亭台不落匡山后,杖策曾经工部来”的古读书台台联时,仿佛看见年轻的陈子昂正意气风发捧读书卷,朗诵经史百家著作。他睿智的眼光放眼辽阔的天空,胸中酝酿着报国、治国方略……
在读书台徜徉,古柏苍松掩映,绿意盎然,分外安静。整个建筑由前中后三院组成,有江南庭院之韵。前院是感遇厅,中间是拾遗亭,后院有精舍馆、留云仙馆、问涪轩。陈子昂一生共创作了128首诗,但我觉得最喜欢的除了《登幽州台歌》,便是《感遇诗》38首。这些诗“借咏物叙事抒写作者的种种感怀,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认识,抨击了武周王朝的腐败统治,同情广大人民的苦难,抒发自己身逢乱世、忧谗畏讥的恐惧不安和壮志难酬、理想幻灭的愤懑忧伤,以及向往隐逸、远祸全身的愿望。”
如“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译文:圣人从来不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一心忧虑拯济平民百姓)“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译文:感慨时势想报效国家,拔剑奋起在草野之间。)《感遇·之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译文:兰草杜若生长在春夏时节,茎叶茂盛多么美好青葱。幽雅孤高独擅林中美色,红花下垂着覆盖了紫色的株茎。白天慢慢变短,袅袅的秋风已悄悄来临。一年一开花的草木都飘摇零落,美好意愿终究如何完成?)
伫立在读书台问涪轩,远眺千里涪江和江中小岛民居,还有更远处的田畴阡陌及绵遂高速公路,江风吹拂,令人心潮澎湃。当年,血气方刚、才华横溢、心怀天下的陈子昂站在这里,肯定也是望着远方,雄姿英发,准备一心报效国家吧?
但诗人的满腔热血在今后的仕途却未能如愿,他直言不讳,其谏疏“关注民瘼,改革吏治;揭露酷吏,反对淫刑;重视边防,反对黩武;任用贤能,用人不疑。”最后得罪了武则天和一些权臣,想努力改革政治弊端的抱负,成了一个破碎的梦!他的人生,从此充满寂寞、悲凉与凄惨!站在幽州台上,陈子昂仰望天空,俯视大地,历史和现实在他眼前一幕幕闪过,报国无门,前途何在?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遂成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读书台不因一代文宗陈子昂的离世而黯然失色,反而光芒四射。诗圣杜甫晚年居蜀时,曾前往金华山拜谒陈子昂读书台,这位同样和陈子昂怀才不遇的大诗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写下了《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和《陈拾遗故宅》两首诗。“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杜甫的伤感,只有隔空说过陈子昂听,才能引起共鸣!我仿佛听见杜甫在茅屋被狂风暴雨的肆虐中,悲愤交加,一挥而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仰天高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首诗不禁感叹自己的不幸,更意识到动乱给百姓所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有安身之所、欢颜以对的理想。抒忧民之情,情绪激昂,令人动容,成为千古佳作!
我欣喜地看到,在金华山,新增了一处景点——“陈子昂诗廉文化基地”,这也是“四川省廉政文化基地”。我和其他采风的作家沿诗歌广场徐徐而行至读书台,经过风骨梯、思贤台、听廉亭、修竹诗林等景观,我们凝神静气,仔细观看,充分领略到陈子昂的人生亮点和诗廉风骨精神。我以为,这是对陈子昂读书台新的“注释”,更能为人所知、激励人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城市处处展新颜
当我迈进涪江和梓江交汇处的四川省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双江村的伯玉巷商业街时,只觉得眼前一亮。整洁的小街,两旁花繁叶茂,风格迥异的商铺,精品民舍、24小时社区艺术书吧、名人工作室、小剧院、非遗体验馆、小酒馆、茶坊、风味小食店、电竞房、烧烤吧等等令人眼花缭乱。这哪里是曾经的一个陆路不通、出行靠船的小渔村?而完全是一个现代时尚之地,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街边,有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晒太阳闲聊,有的下棋,有的打纸牌,有的在含饴弄孙,有的在卖蔬菜水果。他们都很悠闲,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我在街边的一个公告栏上,看见双江村2024年国庆期间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如国画展览、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写生及艺术文化交流、乡村烹饪培训等丰富多彩,令人赞叹!
在一棵金光闪闪的银杏树下,是陈子昂的衣冠冢,绿植围绕,绿意葱茏,我默默伫立,从内心深处向这位初唐文学家、诗人深深地致敬。
而射洪市锂电产业展示馆,融合了现代科技与射洪人民的勤劳智慧,依托五大功能区,以射洪锂电产业发展历程为轴,辐射展现各阶段取得的成绩、荣誉以及区域优势和发展目标,全方位展现射洪走好锂电之路的生动实践。可谓“锂”想之光,点亮射洪。让我们采风的作家大开眼界,深感科技的力量不可小觑,科技兴市,实实在在,射洪的未来更辉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和几位作家结伴而行,准备好好欣赏一下射洪的夜景。与我们入住酒店毗邻的“子昂文化广场”一派热闹景象,跳健身操、民族舞、现代舞、水兵舞、步子舞的市民声势浩大,分成几支队伍,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欢快起舞,炫彩夺目。我拍了一个视频发给妻子,爱跳舞的她赞叹道:“哇,这阵势好大呀,跳得也好!”
我们沿武安河休闲步道散步,只见河两侧成品花箱、主题logo墙、小型雕塑景观、植物、艺术墙等把城市装扮得五颜六色、多姿多彩。不少帅哥美女在此拍照、直播,有一位中年男子还潇洒地吹着萨克斯名曲《我心永恒》。这首曲子充满了深情和怀念,又让我想起当年射洪那位卖酸辣粉的小娟。各色商场、店铺灯光闪烁,尤其是酒楼饭店香气四溢、人气颇旺;夜市也是灯火通明,各种小吃摊前人头攒动,与我多年前看到的射洪有天壤之别。
当我们来到涪江文化广场河畔散步,听着江水拍打着河岸的声音,看江边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江对岸的“射洪八景”之首的镇江寺掩映在夜色中,真是万家灯火,人间温暖!我们纷纷拍照、咏叹,留存和感受这美好的时光!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