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以“激发新质生产力 迸发创新大能量”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大会上,宝安区以其卓越的营商环境建设,荣获2023-2024年度商业创新样本城市——“营商环境年度城区”,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区。
宝安在第十一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获评全国唯一“营商环境年度城区”。
作为商业创新与变革的重要风向标,中国商业创新大会已走过十年的辉煌历程。十年来,大会始终围绕“商业创新”这一核心议题,见证了中国商业发展的每一次重要变革,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商业领域的杰出精英和领导者,通过深入剖析商业创新的前沿趋势和策略,搭建了一个高效互动的商业创新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李维正表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商报社以“激发新质生产力 迸发创新大能量”为主题举办此次大会,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大会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精英、创新典范,将为我国商业发展注入更多创新动能,形成更强的创新合力。
作为本届大会的重要亮点之一,《2023—2024中国商业创新发展报告》将正式发布。报告将从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状况、创新动向和未来预期等方面展开分析,揭示中国商业创新的最新进展和关键推动因素,探寻2023至2024年度最具创新力的商业企业和杰出人物。
值得关注的是,宝安区在会上荣获2023-2024年度商业创新样本城市——“营商环境年度城区”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得该殊荣的城区。
活动现场,宝安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宏涛作了题为《以营商环境“软实力”支撑区域经济“硬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详细介绍了宝安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宝安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宏涛介绍深圳宝安以营商环境“软实力”支撑区域经济“硬发展”的创新实践。
“用好土地打开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李宏涛表示,宝安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经济大区,有制造业企业5.45万家,占比超过深圳的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17家,占深圳的2/5。一直以来,土地空间都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破解土地空间紧缺的难题,宝安区把小地块整备成大地块、把零散的地块整备成连片地块、把性质复杂的地块整备成标准的地块,三年来整备了11.2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4.6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保障了腾讯、华润微电子等39家优质企业的用地需求,让宝安有“宝地”。
用好政策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近年来,宝安区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出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和深圳市首个区级技改政策,并启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金融服务对接行动,全力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宝安区是制造业大区,所有的工业企业在实行技改的同时,宝安区都配套给予资金支持,一个项目最多可以拿到1.5亿元的真金白银。”李宏涛表示,宝安区在支持企业技改方面、创新方面确实非常舍得投入,政策也给宝安区的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发展机遇。
用好服务促进政府企业的双向奔赴。李宏涛说,宝安区打造“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包括一张责任包干服务网络、一套闭环工作机制、一个企业服务平台。让党员干部直接联系企业,精准高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破解服务企业“最后一米”难题。通过“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宝安区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收集企业诉求2563件,办结率达到98.4%;帮助近500家企业增资扩产、超2000家企业找订单;对接近5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促成融资金额约474.3亿元。未来,期待更多企业来深圳投资、来宝安兴业,共谋发展。
宝安区荣获“营商环境年度城区”称号,彰显了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卓越努力与显著成果。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宝安区政策实践的肯定,更是对其作为经济发展先锋,勇于变革、引领创新的生动写照。
在宝安,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是政策的落实,更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它如同催化剂,激发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长,为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宝安区通过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加强合作,成功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落户,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繁荣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