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个养老服务驿站、对外开放学校游泳馆……“四个利用”高效推动罗湖区公共物业集约节约改革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2024-12-18 18:2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坚持空间共享、绿色开放,让更多“沉睡空间”化身“公共活力带”

12月18日,记者在“罗湖发布”改革专场上获悉,该区发布了改革2024年十件大事,包括首创“费改保”模式、全市首个离境退税陆路口岸办理点的开通、探索国有公共物业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改革等。其中,在推动公共物业集约节约方面,罗湖区从“降本增效”的角度出发,通过“四个利用”推动国有公共物业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目前,该区已建成83个嵌入式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推进了3所学校停车场向社会错时开放,完成8处桥下空间的改造等项目。

在功能归整复合利用方面,罗湖区通过科技赋能,将全区近700处政府物业信息录入时空信息赋能平台,实现“一键可查”。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融合街道文体中心、长者服务中心、托幼中心、社区图书馆等服务内容,推动“资源整合最优化、使用效能最大化、便民服务一体化”。目前,已建成嵌入式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83个、托育点5个。

在市场导向综合利用方面,择优挑选第三方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及运营部分公共物业,提升国有公共物业利用效益。具体而言,笋岗综合文体中心将利用安居锦园小区的社区配套用房,打造超26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体中心;翠园华府体育馆将引入第三方对5300余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地进行改造。

在错时错峰高效利用方面,推进学校停车场及体育场馆错峰向社会共享,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其中,桃园小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礼文学校、翠园东晓创新学校等3所学校游泳馆已引入社会第三方运营,免费为学校学生提供游泳教学、训练等服务,并在节假日对外开放。同时,锦田小学、桃园小学、翠园实验学校等3所学校的停车场正在试点推进分时段运营,预计新增错峰停车位116个。

在因地制宜特色利用方面,深入推进金角银边改造行动,将街区园区、立交桥下等边角空间改造成公共户外活动空间。据悉,目前已完成8处桥下空间的改造利用,如洪湖东桥下空间已改造为篮球运动场。同时,区属国企和股份合作公司的闲置物业被改造建设成为保障性住房或产业用房,预计筹集保障房近350套,产业空间超10万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通过“四个利用”,该区预计到2025年可直接减少财政资金投入7,000万元,其中年度运营投入将减少3,000万元。此外,通过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功能优化整合,将释放7,500余平方米的服务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终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