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深圳一女老师被骗11万元,这类诈骗电话,千万别接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2024-12-16 21:2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记者近日从深圳市反诈中心获悉,宝安一名女老师覃湘(化名)因轻信诈骗电话,被骗走了11万余元。这些诈骗电话常常以“00”或“+”开头,不少市民因未能识别这一特征,不幸落入诈骗陷阱。市反诈中心紧急提醒,遇到“00”或“+”开头的陌生来电,务必保持警惕,一律不接。

当时正在学校工作的覃湘接到了一个来自“+85263xxx977”的电话。电话那头,一名自称是深圳航空公司客服的女性告诉她,由于机械故障,她第二天飞往广西南宁的航班被取消了,询问她是选择改签,还是选择退票。在得知改签还有一个比原航班晚一个小时的航班后,覃湘选择了改签。

随后,“客服”以航班延误需先退300元航空延误费为由,引导覃湘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她先是让覃湘与另一名专门负责保险理赔的同事联系,随后覃湘便接到“+85263xxx977”的电话。这名男性“理赔专员”指导覃湘点击一个网址,下载了一个名为“微会议”的APP,并在该APP内通过房间号进行语音聊天。

在聊天过程中,“理赔专员”以手机设置问题导致退款无法操作为由,诱导覃湘点击APP上的录音符号键。记者了解到,这其实是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接着,“理赔专员”又发给覃湘一个网址,让她点击“支付宝理赔”进行操作。然而,操作并未成功,于是“理赔专员”又让她在支付宝和微信上设置收款二维码,并发送给对方。

在“理赔专员”引导下,覃湘一步步陷入诈骗的深渊。她先是按照对方的提示,在酒小二APP消费多笔款项,包括一笔10000元、一笔4575元和五笔1828元。随后,她又按照对方的指示,将一笔高达49629.57元的资金转入了指定的虚拟账号。当覃湘发现钱款一直在被转走,且对方以系统在误扣为由迟迟未退还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后,覃湘立即拨打航空公司的电话进行核实。在得知自己的航班并未被取消后,她确信自己遭遇了诈骗,并立即前往派出所报警求助。然而,诈骗分子已经切断了与她的所有联系,且涉诈APP和网址已无法访问。

市反诈中心提示,广大市民在面对涉及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的电话、短信或网络链接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切勿轻信。如遇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报警。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