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在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新污染物监测调查、低碳实验室建设、打造区域特色监测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实现监测格局现代化,探索出一条符合深圳实际的发展路线,以监测高质量发展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深圳贡献监测力量。
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队伍建设全过程、环境监测事业全领域,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争先创优为目标,着力打造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铁军队伍。
科研创新引领发展,推动监测业务水平有序提升
发挥生态环境监测“排头兵”作用,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聚焦紧紧围绕执法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等主责主业,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监测力量,全力支撑污染防治攻坚。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科研创新解决污染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2024年以来,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以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业务水平为目标,助力破解臭气扰民、环境健康等民生重点难点问题。
把握一个“精”字,创新技术方法体系。恶臭无法精准溯源导致信访投诉多,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创新研究“基于远程采样的恶臭溯源监测关键技术”,积极探索开发适用于恶臭信访投诉管理的2项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深圳产业特色的22个行业的恶臭指纹图谱库及恶臭溯源技术方法体系。目前,该技术方法体系已在南山、坪山、龙华、光明、宝安等区域推广应用,为破解敏感点臭气扰民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监测技术支撑。该项目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被推选为“首届广东省生态环境创新十大案例”。
扭住一个“研”字,瞄准监测重点对象。当前,生态环境监测的重心已从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逐步向人居健康和生态风险方面转变。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聚焦“新污染物”“光污染”等环境健康新领域深入研究。在新污染物监测研究和光污染监测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深化监测现代化管理,打造区域特色监测示范
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发挥垂改整合优势,探索共享实验室、采测协同等新模式,打造具有深圳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监测体系。
以有效整合资源为目标,打造监测“一盘棋”新格局。探索建立区域分站之间采测协同,建立跨区域监测联盟。通过“大站支援小站,小站协助大站”的方式,整合区域监测资源并提升效能。
以创建区域试点为手段,开创监测“多元化”新局面。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以龙岗分站为试点,创建首个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绿色低碳实验室,荣获“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四星级绿色低碳实验室”证书。这一示范点,将引领深圳检验检测行业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此外,结合各分站区域特色,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还在南山区强化光污染特色监测,在宝安区强化工业企业VOCs特色监测攻坚,在坪山区深化应用与推广远程采样技术成果,强化区域特色监测,提升全市污染源监测能力,绘就区域特色监测“百花齐放”的繁荣画面。
擦亮监测宣传招牌,助力美丽深圳建设
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共同参与。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积极谋划各类监测科普宣传活动,让环境保护意识深植群众心中,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合力,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引进来,扩大环保“朋友圈”。深圳生态环境监测站围绕环境监测的知识科普、技术应用、民生需求等方面,结合实验室开放日系列活动,打造3条环境监测特色科普路线,开展“我与生态文明零距离”活动,被主流媒体报道覆盖人群约120万人次。两年间,多次带领市民走进环境监测技术课堂,“零距离”感受环境监测工作,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营造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不断挖掘壮大公众参与环保“朋友圈”。
走出去,培育环保“生力军”。近两年,深圳生态环境监测站分别在企业、学校、社区3个社会场景设置3场“绿色共建 监测同行”品牌宣讲活动,被主流媒体报道覆盖人群约110万人次。
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负责人表示,展望2025年,将聚焦环境监测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构建更加完善、科学、高效的生态环境现代化监测体系,推动监测事业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奋力书写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的新篇章。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