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南方科技大学 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广东省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且广东就业吸引力和吸纳能力均较强,发达的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助推毕业去向落实率、起薪实现“双高”。
这是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第五年发布该项报告。报告依据公开发布的多方权威数据,对比分析了粤港澳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注重挖掘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关系。
广东省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报告》指出,对比 2018 年,三大区域高等院校规模略有增长。2022 年,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 区本科院校数量分别为 105 所、204 所、247 所,其中在粤港澳地区,广东省本科院校数量 由 69 所增加至 72 所;而香港地区稳定在 23 所,澳门地区稳定在 10 所。与此同时,三大区 域本科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 。2018-2022 年间 ,广东省在校生规模从 1,963, 170 人增至 2646,303 人,增长率 34.80%。 依托珠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及广东省建设的持续推进,广东省对生源的“虹吸效应 ”持续凸显, 其在校生规模增长率位于三大区域之首。
随着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广东省高校生师比呈上升趋势。对比 2018 年,广东省高校生师比有明显上升,由2018年的18.1增至19.7,增长率为 1.6% 。与此同时,2022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广东省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 育经费在三大区域主要省市中排名第三,较上年有显著下降(-10.31%)。专家指出,这或与广东省在校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关。
广东就业吸引力和吸纳能力均较强
根据《报告》,2021-2023 届广东省本科毕业生在本区域就业的比例为 92.5% ,显著高于长三角和京津 冀地区(分别为 86.3% 、63.9%),基本持平于 2018-2020 届的 92.8% 。与此同时,本地就业 的本科毕业生中超半数来自区外,也显著高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该比例,显示出广东省对区内外本 科毕业生的较强吸引力和吸纳能力。其中,工科毕业生的区外流入比例(2021-2023 届为 63.1%)明显更高,这或与本地区新兴产业需求增长,且当地工科人才培养规模尚未完全匹配产业发展需求有关。
广东省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2023 届为 90.9%)高于长三角(89.3%)和京津 冀(86.6%),其中就业比例为 76.1% ,明显高于长三角(65.2%)、京津冀(58.5%),这主要得益于本地区发达的民营经济。数据显示,广东省 2021-2023 届本科生在本地民企就业的比例为 57% ,与 2018-2020 届(56%)基本持平。广东省发达的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稳定劳 动市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广东省 2023 届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为 6761 元,高于京津冀(6695 元)和长三角(6622 元)。尤其是工科毕业生,在广东省就业平均起薪可达 7142 元。广东省的经济活力推动薪资增长。
不过,或受就业企业类型影响,广东省本科生的就业满意度(78%)较京津冀(80%) 和长三角(79%)更低。广东省毕业生主要在中小企业就业,而中小 企业的工作压力较大,就业满意度相对较低(2021-2023 届为 75%),中大型企业为 80% 。 相比之下,长三角和京津冀在中型及以上企业就业比例较高,就业满意度也更高。专家建议高校需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更好适应中小企业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 2023 届本科生教学满意度(89%)低于京津冀(93%)和长三角(92%),毕业生对“课程内容不实用 ”的反馈比例为 46%,其中工科生认为“课程内容不实用 ”的比例更高(52%),反映课程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专家解读,这与 广东省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有关,尤其是民企转型至高端制造和新兴技术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增长,建议高校需根据产业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课程优化和实践环节, 提升毕业生适应性。
广东本科高校专业调整幅度明显较小
《报告》指出,粤港澳地区专业调整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较高,广东省聚焦于科技创新与体育健康, 领域的发展,港澳地区则聚焦于工程科技、商务管理和法律领域。
2023 年,广东省共有 39 所高校新增了92 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专业共 34 个,占比最高, 为 36.96% ,农学专业共 2 个,占比最少,为 2.17%。这些新增专业反映了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特别是“新能源 ”和“智能 ”方向。相比京津冀 194 个和长三角468个撤销专业总量, 广东省高校专业撤销力度最小,在 2018-2022 年间共撤销了 104 个专业,可见广东省专业设 置与区域产业需求匹配度较高,有效减少了专业与市场脱节情况。
根据香港教资会和澳门教青局的统计数据,2021-2022 学年香港高校就读学生人数前三 的主修科目为工程与科技、商科和管理、理学;2022-2023 学年澳门高校就读商务、管理及法律 的学生人数约为服务行业和 人文及艺术的两倍。这也与港澳地区外向型经济和金融科技、国际商贸及旅游的支柱产业相匹配。
相比之下,京津冀地区则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多数专业为全国唯一布点专业。而长三角地区高校新增专业数量最多,对新兴学科和行业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较强,重视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