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吉街道长龙社区:以“绿美天台”为 “小支点”,撬动社区“大文明”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阳贵龙 唐璐 文/图
2024-11-29 21:4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家住龙岗区布吉街道长龙社区长龙新村的李阿姨有了新去处和新活动——到长龙社区的“绿美天台”和周边居民“分享”绿植。据了解,长龙新村属于老旧城中村,由于历史原因,村内建筑密集,巷道逼仄,人居环境曾被诟病。长龙社区党委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深入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持续加强绿美建设,村内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环境确实大变样,住着舒坦多了,如果再多点绿色就更好了。”近日,在一次居民议事会上,社区居民陈阿姨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长龙社区党委书记贺剑锋意识到居民对生活空间的需求已经从干净整洁上升到了更绿更美。乘着绿美布吉生态建设的东风,长龙社区党委组织辖区小区党支部、两新党支部、物业以及居民志愿者开展了一场场打造绿美微景观的活动。

如何推动绿美行动走深走实,而不是昙花一现?“我们打造‘绿美天台’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要建设一个培育绿植的示范点,一个常态化交流绿植培育经验的平台。”贺剑锋介绍说,“建设绿美社区不仅仅是要求别人怎么做,而是社区党委要带头做、帮着做,大家才会跟着一起做、长期做。”据悉,在缺钱、缺人、缺绿的情况下,长龙社区党委发掘利用社区内闲置空地,积极倡导辖区企业、居民护绿捐绿,见缝插绿共同打造出30多个各式各样的“绿美角”“小微绿地”“城中花园”,同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天台成功打造了一个集邻里互助、教育、科普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绿美天台”。

“我们一下班就在天台上忙活,每个人都灰头土脸了十多天,衣服上汗干的盐分都够炒菜了!”贺剑锋笑着说。目前“绿美天台”种有栀子花、茉莉花、佛珠、飘香藤等灌木类与爬藤类约27种绿植花种,设有种植区、科普区、活动区等区域。同时,还配备净水系统、喷淋系统、语音播报系统等配套设施,实现了“绿美天台”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打造后的天台焕然一新,社区党委从示范点长效发展角度出发,将其作为教育平台,定期举办绿美科普活动,社区党委书记带头化身“绿植专家”公开授课,指导居民种植和照料植物。

“绣球花适合种植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花色会受土壤酸碱度影响,酸性土花呈蓝色,碱性土花为红色。”社区“绿美长龙”志愿服务者唐璐耐心地向社区居民讲授绣球花的基本养护知识。像唐璐这样的志愿者在长龙社区有100多人。

在打造“绿美天台”的同时,长龙社区党委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组建一支“绿长龙美”志愿服务队,引导他们将在“绿美天台”课堂学来的知识以点带面、拓面成片分享给辖区居民,带动全社区居民一起参与植树护绿和环境保护。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长龙社区党委在打造“绿美天台”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如何将“绿美天台”与纠纷调解等社区工作相结合,以绿美理念引导居民共建文明友好家园。

日前,家住长龙新村6区4巷的钟阿姨向社区党委投诉其楼上住户在公共空间堆放杂物影响通行,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后发生争执。社区党委在了解情况后,巧妙借助“绿美天台”进行调解引导,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两家共同清理了公共空间,还摆上了绿植,邻里环境也美了。“大家看我们天台这些绿植,绿的树,红的花,和谐共生,便成了美景。大家都是街坊邻居,各有所需,友好相处,就有了美好的家园。”贺剑锋说。

记者了解到,长龙社区面积约为0.46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人,房屋728栋,城中村“握手楼”密集分布,群众“渴绿望美”需求越来越强烈,社区党委以“绿美天台”为示范引领,联动党支部、物业、商户、居民因地制宜成功打造一个个“绿美角”“绿美点”“绿美阳台”“城中花园”等,实现“突破一点、带动全身”。接下来,长龙社区党委将以“绿美天台”为契机,统筹融合社区平安建设、纠纷调解、物业管理、环境提升等工作,让“绿美”飘进辖区的家家户户,融入社区的方方面面,谱写社区文明友好的新篇章。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阳贵龙 唐璐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